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宗法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 B.等级制度 | C.宗法制度 | D.分封制度 |
从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A.等级观念 | B.宗法观念 | C.法治观念 | D.辈份观念 |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历史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仔细观察下列文物,其中对研究奴隶社会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是 (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
A.分封制 | B.封建社会 | C.宗法制 | D.禅让制 |
中国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中,你看出了怎样的发展轨迹
①门第族望; ②世卿世禄; ③考试选拔; ④举才荐能
A.②①③④ | B.②④①③ | C.④①②③ | D.②①④③ |
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资源分配上的重要性 | B.古代中国人数学理论水平的提升 |
C.个人的地位由经济活动决定 | D.宗法分封制的分配权利差异 |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内外服制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的正确顺序是( )
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 B.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
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 | 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
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 B.人文素质的巨大差异 |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
《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世袭制 ④等级制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②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③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封建专制统治
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家思想成为推行变法改革的理论武器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 |
奥利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 “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 B.秦朝 | C.唐朝 | D.清朝 |
孔子说过:“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到了他生活的春秋后期,甚至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情况。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①强大起来的诸侯纷纷改称“王”
②地方势力在自己的封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
③随着社会发展,血缘关系逐渐松弛
④周朝都城频繁迁徙使诸侯大夫人心不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