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四 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他、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摘自《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的变化,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
(3)如何理解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
(4)材料四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影响这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黄宗羲也说: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整理自《维基百科》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一一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做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做出的个别论断。……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摘自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问题: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一“时代”的文化现象是什么?概括这一时代最突出的历史特
征。
(2)材料二中顾炎武、黄宗羲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三中陈独秀的思想主张的源头是什么?在当时陈独秀倡导这一运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材料四中“根据个别情况做出的个别论断”特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实惠?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人认为“民主政治是雅典灭亡的罪魁祸首”,他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主要不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是什么?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代议制有什么本质区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三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
请回答:
(1)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试从材料一、二中各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并加以论证。
(2)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教训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摘自《明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摘自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当时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朝政府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军需房后来发展为什么机构?其成立的直接原因?
(4)综合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古代很早就开始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作制”。《周礼》提到的有“泽虞”、“川师”等管理自然资源的职官;人们很早就设定了相关的礼仪制度来保护生物资源。战国后,人们还进一步制定法律来确保生物资源受保护。……有效地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为生存服务,适时的生产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认为只有顺天时,才能和天(自然)协调。而和自然协调好了才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效益。
——罗桂环《中国古代环保意识》
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重要措施?并分析古人朴素环保意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材料一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材料二 高祖(隋文帝)既受命,……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等省。
----《隋书·百官志》
材料三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科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
回答: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材料分别反映了隋唐哪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创新之处。
“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土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别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
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
纸上谈农将对应的图片序号填写在答卷相应的空格处。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在春秋战国以前是以耒、_________为主;
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铁农具和___________;汉代发明的新式播种工具是__________;
唐代___________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农具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① |
② |
③ |
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汉两将军(指卫青、霍去病)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物故(死)者亦万数,汉马死者十余万。匈奴虽病(一蹶不振),远去,亡匿于漠北寒苦无水草之地。而汉马亦少,无以复往。兵速而不解,天下苦其劳,干戈日滋,府库并虚。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 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春正月,呼韩邪单于复入朝,……愿婿汉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昭君赐单于。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 牛马三野,布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三 (鞑靼部)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段(通缎)布难得。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囊贮水煮肉为食。……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掳掠,以得锅为奇货。
——《明经世文编》卷317
材料四 (俺答汗多次派人向明朝要求通贡互市,直至1571年,隆庆五年,双方才达成协议)(俺答汗)事朝廷甚谨,部下卒有掠夺边民者,必罚治之,且稽首谢罪……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九边(明朝中央政府与蒙古族的交界地区)生齿日繁,守备日周,田野日辟,商贾日通。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试分别概述汉武帝及汉元帝对匈奴的政策,并作简要评述。
(2)根据材料三、四,概述明朝与蒙古族鞑靼部的关系及其影响。
(3)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材料一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
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
(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图一所涉及到的宇宙定律是什么?观察图二,分析当时的艺术家们把牛顿描绘成神一样形象的动意或目的?他的成就对科学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面三幅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图一是市坊整齐划一的国际化大都市唐朝长安平面图。
图二是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图三是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上签字图。
请回答:材料中三幅图片提供了什么相似信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策略”研讨会拟定一个最佳题目,并说明理由。(8)
17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产生了要求社会变革的进步思潮:中国的思想家黄宗羲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欧洲启蒙思想兴起。可是当时的中国却未能掀起如欧洲启蒙运动般的思想解放运动。试结合17世纪中国和欧洲的社会状况,分析评价这一历史现象。
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三: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归纳特点时不得摘抄原文)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