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简答题
高中历史

材料一:……若又割之,次以十二觚之一面乘半径,因而六之,则得二十四觚之冪。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刘徽《九章》
材料二:自永嘉丧乱,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继沟壑。……羌胡相攻,无月不战……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晋书》
材料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材料四:莫高窟的造型艺术,彩塑较多,属于十六国和南北朝的有三百多,小千佛约有千数。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哪一项科学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当时世界上处于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政治状况?这一状况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陶渊明怎样的生活心态?这种心态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实?
(4)材料四中的石窟艺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据上述材料概述魏晋时期的历史总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 ·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由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第岛)上得到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污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不断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请回答:
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材料二中哥伦布说“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实际是怎样的?
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根据材料,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所说的“公平交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今天当你站在又一个新旧世纪之交的时候,你觉得当时正确的态度或方略应该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会长何柄棣先生在《明初以降人口及相关问题》一书中论述了玉米和甘薯对明清时期的移民开发和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他写到:“直到十八世纪初,南岭山脉的大部分丘陵和山岭还覆盖着森林,农业较少开发。东南沿海各省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最终迫使东南的贫苦农民开垦长江流域内地省份的丘陵和山区,这一过程可能一直继续到太平天国时期。结果这两种比较新的作物变成使长江流域高地得到系统开发的主要手段。”
……垦荒的“棚民”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和福建到处可见,但尤其集中在江西和湖南的山区 。地方志的解释说:“大抵山之阳宜于苞谷(玉米),山之阴宜于番薯……可食至次年三月。棚民垦山,深者五六尺,土疏而种植十倍。然大雨时行,溪流湮淤。十余年后,沃土无存,地力亦竭。”这种连续大量种植玉米、甘薯的农业行为,到十九世纪初期已经使许多地方受到报酬递减规律之害。……汉水流域的垦荒和农业报酬递减加剧,使何柄棣先生得出了一个别有会心的结论:“这一地区及川北部分地区成为嘉庆元年至九年白莲教叛乱的中心,也许并非偶然的巧合。”
——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
材料二 历史上,中国没有遇到同期英国那样的较大规模的移民分流的机会。玉米、甘薯的输入使明清时期的中国移民走向了山岭。他们继续向自然伸手,在土里刨食。当十八世纪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官员都把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甘薯作为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途经。据有关统计资料,十八世纪末,中国养活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但是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影响至今犹存。
何先生的著作完成于一九五七年,他的观点没有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和甘薯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垦荒者为什么被称为“棚民”?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所说的“许多地方受到报酬递减规律之害”?
(3)你如何认识何柄棣先生关于白莲教叛乱原因的结论?(在下列备选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题一:如果同意这一结论,请写出完整的推论。
题二:如果不同意这一结论,请说明理由。
(4)简述十六到十八世纪英国移民的流向及其原因。
(5)人口和环境是几百年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历史的局限加剧了自身的人口与环境危机。试予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                                       ——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以“四大发明”著称,请问四大发明分别是?材料一中说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请在医学和数学方面各举一例以证明。
⑵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的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⑶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欧洲,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材料三 ……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当时,维多利亚女王曾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四  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材料五 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在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五,概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博览会源于1851年的英国,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已举办的一些世界博览会举办时间、地点及其主题(节选)

时间
举办国/城市
名称 
主题
1851年
英国/伦敦 
万国工业博览会 
 
1876年
美国/费城 
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 
 
1933年
美国/芝加哥
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70年
日本/大阪 
日本世界博览会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92年
意大利/热那亚
热那亚世界博览会 
哥伦布——船与海
1992年
西班牙/塞维利亚 
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 
发现的时代
2010年
中国/上海 
上海世界博览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二】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
(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如果让你选择一件最能代表这个时期发展水平的展品参展,你会选择什么?并请你为它配一句简短的介绍。1992年意大利和西班牙同时举办了博览会,请结合其主题,说明其共同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l l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2)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2分)这说明了什么?(2分)
【材料四】2002年,中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这将是世博会举办151年以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截至2009年9月,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参展,参观人数预计约7000万人次。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材料五】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4)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你如何看待城市化进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期”。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
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倾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
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材料三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欧洲社会的‘价格革命’。”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摘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
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一影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表述的“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全球通史》
材料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向市场化的变革。
回答:
(1)材料一中的“重要转折点”指哪一历史事件?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原因。
(3)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做出哪些努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 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享有“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至今,已有159年历史,2010年中国成为了世博会的主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届世博会——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有25国参加,630万人次参观。……举办这次世博会的本意在于展示英国工业技术的划时代成就。……世博会的召开不仅为英国开拓了广大的贸易新市场,而且大大促进了铁路交通的发展。……对当时等级森严的英国来说,世博会也创造了一次让所有阶层都在同一屋檐下欣赏展品的交流机会。
——据《走进世博会》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举办对促进英国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部分世博会推出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一览

年份
举办国与名称
推出的创新产品与创新技术
1851年
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等
1876年
美国·费城世博会
电缆、火车头、印刷机、打字机、多路传输电报机等
1878年
法国·巴黎世博会
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
1889年
法国·巴黎世博会
连续显示照片装置和新型感光胶片等
1893年
美国·芝加哥世博会
交流发电系统、照明用电设备、霓虹灯等

——摘编自《走进世博会》
(2)材料二中所列,19世纪后半期世博会举办城市有何共同特点?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材料二展示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什么变化?
材料三 泰西以商立国,其振兴商务有三要焉:以赛会(即世界博览会)开其始……此会角九州万国之珍奇,备海澨(水边)山陬(角落)之物产,非此不足以扩识见,励才能,振兴工商,兴利赖。
故各国当赛会之后,其民之灵明日辟,工艺日精,物产日增,商务日盛,此利国利民之见于后日者也。
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还,声闻不隔。
——郑观应《盛世危言·赛会》
(3)郑观应被称为中国主张“办博”的第一人。根据材料三,归纳他对世博会的认识,并说明他建议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理由。
材料四  1910年9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成功召开。南洋劝业会除有工艺、农业、机械、通运等8个专业性展馆外,还设有直隶、四川等十多个区域性展馆。……参展的产品计420类,约100万件。……各地绅商大贾、政学首脑纷纷前来参观,南洋华侨和日本、美国也派来庞大代表团,参观人数达20万。……南洋劝业会是中国晚清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商品赛会,从其规模上看略具世博会性质……芬德林所编的《世界博览会历史辞典》一书将此会亦列入历届世博会之中。
——摘编自乔兆红《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芬德林将南洋劝业会列入历届世博会之中的主要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理大发现前,欧洲人对生活神秘遥远的东方人民深感离奇莫测;传奇的虚幻令人惊愕: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有些人生来只有一条腿,但行动灵巧……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
材料二:明朝万历年间(16世纪后期),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拿出一幅世界地图给中国人看,这是中国人首次面临另一种崭新世界观,因为明代中国人的地图清楚标明:中国居于世界中心,由中国十五个布政使司居地图中部,四周有海环绕,海中有若干岛屿,上面写着九个蛮国名称。这些“岛国”总面积可能还不如中国一个省份大……
材料三:直至15世纪,欧洲的世界地图也很简单:基督耶稣高高在上俯视世界,从诺亚方舟洪水退却之后,诺亚三个儿子分别居住欧、亚、非三洲成为各洲始祖。地图上用圆规画出网状,网状内有代表城市和王国的旗帜与城堡,所谓“世界”即以地中海区域为主要范围的世界。
(1)为何当时的欧洲人会对东方有如此怪异的印象?)
(2)为何欧洲人在15世纪前会绘制如此的世界地图,并坚持地中海中心的世界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政治制度、资本、科技、市场等多个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为什么18世纪中期由英国率先掀起了工业革命?( 答出4点)(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欧国家开始完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②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③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推动了世界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④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新航路开辟对于欧洲的影响什么?
(2)对于亚、非、拉地区的影响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角度说明)
(3)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是什么
(4)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分析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有什么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分别有什么影响?(4分)
(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出3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发现新大陆
近年来,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是是非非一直争论不休,而且延伸到当今的政府领导人。2008年11月《青年博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哥伦布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材料一: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有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二: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基督教。在基督教徒眼中,从十字军到南下西非的扩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15世纪初,亨利王子向西非沿岸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士团长,该骑士团拨出大量钱财供他用于在西非传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材料三: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三均摘自黄邦和等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四:据《环球时报》2005年8月24日报道:
1992年,正值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打算将这天定为全球纪念日,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许多墨西哥人的反对。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还于当天举行了游行示威,甚至砸掉了哥伦布塑像的一段手指。不仅如此,许多土著居民坚决反对人们使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早在哥伦布之前,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每到10月12日,就会有印第安人来到塑像前表示抗议,指责哥伦布的到来给美洲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鉴于印第安居民的强烈反应,美洲的许多国家都已经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这一天定为“种族日”,意思是说在这一天,美洲人的血统和种族都发生了改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航路开辟的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是什么?
(2)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
(3)你如何理解与评价设立“两种纪念日”( “全球纪念日”和“种族日”)的想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