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陆地,他们也会到达那里。”
——诗人 卡蒙斯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陷入了重围……
问题:
(1)“南北分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1500年前后?
(2)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下半叶,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它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3)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请概括出两种不同反应的类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工场手工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
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高昂的仪器和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取代了孤独的发明家和阁楼作坊。——《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简要表述这种关系。
(2)材料二对这种关系作了什么重要补充?
(3)对材料一中所说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角”,你如何理解?
(4)联系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恩格斯在《1845年和1885年的英国》一文中指出:“英国享有将近一百年的工业垄断,现在无可挽回的失去了。”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英国工业垄断地位是怎样形成的?它是如何丧失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断扩大的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提供本国消费,而且提供全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
(3)由材料二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世界地位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总体上看,1830~1848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明显要比法国糟糕。”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但是,英国控制着100万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器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英国的棉布销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生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的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来说,在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工人的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把各种形态的矿物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之后转化为热量、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节节上升。——《历史焦点》
请回答:
(1)依据以上材料评价工业革命的各方面的影响。
(2)从以上影响中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
材料二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三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二分析变化的重要原因。
(2)“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在物理学、生物学领域各有什么表现?依据材料三分析近代科技兴起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制约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请回答:16世纪前后,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和变革。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 元 明前期 |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至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
清 |
|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3)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胡锦涛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些论断都是对世界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请回答: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简要阐述17世纪至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我国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更有人倾向于用“进步”和“罪恶”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
问: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