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依据下列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幅图片中共同主题的历史变迁信息并进行分析说明。

要求:主题必须吻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图一,五服制:以距离「王畿」中心的远近为次第,分为甸、侯、宾、要、荒五个尊卑贵贱的不同区域。依照侯、甸、、宾、要、荒五服的顺序,贡期分别为一年一次、两年一次、三年一次、四年一次和五年一次;贡物分别为祀物、嬉物、器物、服物和财物。
图二,《山海舆地图》又名《坤舆万国全图》:1584年由利玛窦制作并印行,介绍天下有五大洲: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非洲)、亚墨利加(美洲)、墨瓦腊泥加(未知的南方大陆)。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近代地理学知识。
图三,“大清一统舆图”:胡林翼任湖北巡抚期间请邹世诒、晏启镇根据清康熙、乾隆内府舆图精心编绘,图未成而胡身故。严树森继任后,又请李廷箫、汪士铎详加核校,采用计里画方与经纬线并存之法编绘,于同治二年(1863)成图,并改为书本形式刻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在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
材料二 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一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请回答:
(1)有人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首先爆发工业革命,“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对此,你有何态度?据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2)据材料二判断约翰·尤·内夫讲这段话的时期,并简述理由。他认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
李时珍的本草之学,谨言踏实,近于现代实证的方法。徐霞客的地理之学,全由亲身旅行各处,乃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又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茅元仪的《武备志》、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有工艺器械的制作过程,并有实绘的图样。凡此均是从理性发为科技的产品。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和科技成就的时代特色。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表现为复兴古代与热爱自然界和生活,认为科学对人们的生活是有用的,这是人文主义者的积极生活态度的反映。比如当时的解剖学和植物学的突飞猛进,绘画、音乐以及诗歌等都在用自己的“浪漫”方式解放人类的思想。在复古与创新的大潮中,艺术与科学在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自然界的热爱。近代科学一定程度上正是在这种复兴古代和热爱自然的双重作用下发现了世界与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的共同之处。并分析文艺复兴前后科学发展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璀璨夺目的成就。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读大纪》
材料二 苏轼在《论书》中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也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他还曾在诗中写到: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材料三 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考一道题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文学和绘画等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两宋时期的主要成就。(3分)
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思想观点。
简要分析宋代理学对材料二、三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说明两宋时期文化领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
        朱熹
     黄宗羲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天下国家之大莫过于恤民……恤民之本,则又在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纲纪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 ……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摘编自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尽管苏维埃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支持,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孟子、朱熹、黄宗羲三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他们思想的共同点。
(2)材料二的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1927~1931年间是如何从理论方面实现“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据整理自《通向工业化之路》
材料二 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铁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不过,工业化确实逐渐影响了法国,特别是在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一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到1914年,法国并未像比利时、英国或德国那样彻底工业化。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52年以后法国蒸汽机的使用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法国到20世纪初没有彻底实现工业化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 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三 “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中国研究中心的原因。为什么“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奉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制造品生产中心,大量廉价的工业品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开始反省实行了100多年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贸易保护。
材料二  《航海条例》和《谷物法》的先后实行,造成欧洲各国频繁的关税战,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1846年《谷物法》的最后废除,使英国彻底实现了自由贸易。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政权。至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资产阶级成了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中,总结些应对当代国际社会各国间贸易冲突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可以为将来如何应对提供启示。(比如:政府应具备驾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整体协调能力,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协作中求保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雍婷婷《浅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贸易政策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历史上贸易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贸易政策调整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3)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895年,中国经济受甲午战争战败的拖累,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甲午战争时,中国的GDP大约是日本的5倍,没想到日军却打了胜仗。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GDP的发展与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二战后,美国又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1945—1969年,美国GDP翻了一番还多。
材料三   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二战后,苏联GDP长时间稳居世界第二,直至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GDP被日本超过。对苏联GDP排名的升跌,有人感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苏联和日本GDP排名的易位,有人说:“看看两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就能明白其原因。”
(1)有学者认为,“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远比日本缓慢是中国节节失利的经济原因。”他的分析有道理吗?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实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扩大国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的政治前提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的?
(3)材料三中的“萧何”指的是什么?中国后来是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请说明苏联和日本的财政支出的用途对GDP增长的不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发展的研究表明,如果某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发展史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经过大约近一个世纪后转移它国。下面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评论其中某一次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要求:内容应该包括背景、表现、影响以及发生转移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材料二: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例如,有些学者从革命史观(又称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材料一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你赞同谁的观点?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二,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指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简要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4分)“价值破坏”和“价值构建”是近年来伦理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交叉领域,无论是“破坏”还是“重建”,都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8年,雅典设立奥泰里克专项基金,规定穷人观剧只要不中途退场,即可得到两个奥波尔的观剧津贴制度。……因为有两个奥波尔,有人就以为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做任何事情,只用在观剧的时候呼呼大睡。后来,观剧者的呼噜声、吵闹声让人几乎听不到表演者在说什么,观剧者的欺骗超越了表演者的表现。在两个奥波尔的诱惑下,雅典人变得不在那么自觉、有序、善良。
——根据齐默恩《希腊共和国》、古郎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整理
材料二   新的价值观念在16世纪后的西欧形成了巨大的浪潮。英国街头戏剧中的一段台词所说:“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1)试从“价值构建”和“价值破坏”的角度对材料一中提到的古代希腊观剧津贴制进行全面评价。(4分)
(2)材料二中的新价值观指什么?(2分)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的相关史实,简要分析这一新价值观确立的原因。 (6分)
(3)分析20世纪初一批新式知识分子主张“道德伦理革命”,价值重构的原因。(6分)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价值构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的认识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请回答:(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