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
B.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
C.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
D.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
法、德两国是“一战”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国。德国首先向法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在宣战之前,双方需要经过的合法程序是
A.德国:首相经皇帝同意后宣战; 法国:议会提出法案,总统同意后宣战 |
B.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 法国:总统提出法案,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宣战 |
D.德国:皇帝直接宣战; 法国:总统经议会同意后宣战 |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C.“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家元首” |
D.“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同点是
A.国王(皇帝)可以世袭 |
B.国王(皇帝)为国家元首 |
C.内阁总理(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应分别是( )
项目 |
法国 |
德国 |
国家元首 |
① |
皇帝 |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
② |
世袭 |
国家元首任期 |
任期制 |
终身制 |
政府首脑 |
总统 |
③ |
A.总统、世袭、皇帝 B.总统、世袭、宰相
C.总统、选举、皇帝 D.总统、选举、宰相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同点是( )
①国王(皇帝)可以世袭②国王(皇帝)是国家元首③内阁总理(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
D.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
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
A. |
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
B. |
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
C. |
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
D. |
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的职能。……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是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不再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材料二 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或者叫做“彻底性”)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职。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以连选连任。总统在参议院的同意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十八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十二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试归纳两则材料中国家元首职权的不同之处?
(2)材料二中德国确立的是什么政体?有何局限性?产生这种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C.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的职能。……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是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不再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材料二 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或者叫做“彻底性”)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影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