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其中在1901—1911年间设立的民用工矿企业达650家,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③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9世纪,民族资本家祝大椿创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祝大椿这样做的原因是
A.壮大企业规模,吸引外国注资 | B.顺应世界潮流,采取股份经营 |
C.引进外国技术,实行产业更新 | D.抵制官府倾轧,依赖外国特权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在传统的中国,士以求义为志,商以求利为本。士与商不仅道不同不相谋,而且后者为前者所不齿。但从19世纪中叶起,这种人为的界线开始模糊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气――旧式士类渗入了工商业。下列不属于新风气出现原因的是
A.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化 | B.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动 |
C.爱国主义情愫的推动 | D.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
安徽寿县孙氏家族最早投资的企业是近代面粉业。1897年9月,孙多鑫、孙多森兄弟与亲友集资17万两,在上海苏州河畔莫干山路购置50亩地作为厂房,筹建了阜丰机器面粉公司。此时该公司可能会经历
①得到清政府的鼓励 ②外国面粉企业的大力支持
③洋务企业的破坏 ④采用机器生产和雇佣劳动制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
A.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
B.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
C.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 |
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
阅读下表,对该表中外国在华设立银行数量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有( )
1913年前外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
年代 |
英 |
美 |
法 |
德 |
俄 |
意 |
比 |
荷 |
日 |
合计 |
1894年前 |
12 |
|
1 |
2 |
|
|
|
|
1 |
16 |
1895—1913 |
5 |
4 |
12 |
11 |
14 |
1 |
8 |
1 |
29 |
85 |
①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②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直接有关
③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④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下表是“1880年与1930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该表能反映出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快速发展 | B.民生状况有所改善 |
C.人口增长制约了工业化进程 | D.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 |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 “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业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为“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变化统计资料”。从该资料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经济领域近代化不断发展 |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深化 |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 | D.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
下表为1870年~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
棉布 |
金属和矿物 |
机械 |
1870 |
28.0 |
5.8 |
—— |
1880 |
24.9 |
5.5 |
—— |
1890 |
20.2 |
5.7 |
0.3 |
1900 |
21.5 |
4.7 |
0.7 |
1910 |
14.7 |
4.3 |
1.5 |
此表反映出(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