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马克思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这一观点显然不适合用于评价

A.永安建制与定都天京 B.北伐、西征和东征
C.《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 D.《资政新篇》的颁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发表最能表明                                  

A.中共彻底放弃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活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阶级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性质的改变 D.民族独立的实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所示摘选自《危机应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一书的目录。它反映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第三章 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
第1节
开展对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
第2节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
第四章 国民政府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节
国民政府政治上的变动
第2节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

A.七七事变后政府开始调整与中共政策       
B.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继续妥协
C.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全面应对危机
D.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倡导全面抗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和平建国问题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D.与各民主党派合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革命圣地延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示意图。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出 ①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②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③外国资本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④农轻重比例有所改善。

图甲                                      图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道: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商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结起来。“某人”是

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李鸿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1年中共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新中国的雏形”的产生是因为抗日战争

A.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实行废银两改银元的金融改革。据资耀华回忆:当时银号、钱庄坚决要求慎重处理,新式银行则一直要求早日实行,而外资银行则明确表示赞成。1933年4月1日,废两改元的法令正式实施。这一政策最终能得以出台,究其根源在于

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客观要求
B.中国民族工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
C.西方列强统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努力
D.民国政府控制金融、巧取豪夺的图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中国近代其一战役形式图,这一形势图反映的战役是

A.徐州会战 B.北伐战争 C.平津战役 D.百团大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
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    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