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年,日本趁中日战争之中清政府败局已定,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材料二: 当清政府与日本签订条约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鸣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敌了日军。他在临终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材料三: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材料四: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钓鱼诸岛”是在中日哪场战争之中被日本窃取的?请写出:这场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2)据材料二,举出当时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除徐骧外)据材料二回答,台湾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台湾光复的具体时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重要地位。
(4)据材料四回答,当今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周村的丝绸业历史悠久。伴随电视剧《大染坊》的热播,百年商埠——周村倍受国人关注。主人公陈寿亭的原形是周村家喻户晓的大实业家张星垣。该剧全景式地描述了大染坊的兴衰过程。是近代山东乃至全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村的丝绸生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家庭手工丝织作坊。到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民谣“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周村丝织业的繁荣景象。

材料二  周村是山东商业的摇篮。从汉至唐代,一直是世界著名的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从周村、临淄通过芝罘、蓬莱等港口通往朝蛘、日本、俄罗斯甚王美洲大陆的贸易航线有数千年的历史。当年周村商街上出现了永和丝店、同和丝店、复源丝店、恒和丝店、同泰丝店、同升丝店、泰来丝店、人和丝店等形成的丝市街和瑞蚨祥绸布店、裕茂公绸布店、庆和永绸布店等形成绸市街,客商络绎不绝,一片热门景象。其中张星垣岳父经营的石家字号,比较闻名的就有八大鸿、六大瑞和众多绸布庄和钱庄等。分号遍及全国。旧中国商业界流传着一句名言:“学徒北京、上海,不到周村学不出来。”这说明周村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商业思想的重要发源地,货真价实、恪守信用、童叟无欺的经营管理观集中体现了鲁商的个性特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周村丝绸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5分)
(2)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民国初年陈寿亭创办的大华印染厂发展迅速,一跃成为青岛第二大印染企业。其原因是什么?(3分)你认为大华印染厂与材料一中印染业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分)
(3)近代周村丝绸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和作用作简要评价。(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1)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系富贵好善,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立医师,必考取数场然后聘用,不受谢金,公义者司其事。……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因此等穷民,操心危,虑患深,往多有用之辈,不可不以恩感之也。
材料三: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四:“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出自何处?该材料主张的社会福利在筹办方面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在举办社会福利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哪些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4)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的时候,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动,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乃建立长期抗战的目的。”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材料二  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摘自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周年》
回答:
(1)指出蒋方震和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蒋方震提出的抗战“要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是否可能实现?为什么?
(3)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分析: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其共同的缺陷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9月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被日本巡逻船撞击,船长被绑架,进而被日方拘留。整个事件发生在钓鱼岛海域,随着事件的发生,中日关系日趋紧张化。
材料一:中方外交部发言人姜瑜针对钓鱼岛事件发表申明: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的行为已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希望日方正视事态的严重性,立即无条件放人放船,避免事态恶化升级。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与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是客观事实,我们主张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妥善解决问题。                                       
材料二:日本加紧对钓鱼岛的占有的原因:
①钓鱼岛周边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价值很高。按国际法,拥有某岛屿,就自动获有该岛屿周边200海里的海疆领土,日本若占据钓鱼岛,那么日本国的疆土面积增加不少。②钓鱼岛周边海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底下有“第二个中东”的蕴藏量。③日本队对钓鱼岛的一旦占有,中国进入太平洋的门户几乎被关闭。日本的防御纵深向西(即向中国领海)扩展300公里,那么中国的蓝水海军将从此处于东面被战略包围的劣势。想再轻易进去西太平洋就永远会是一个梦想了。
材料三: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日本有媒体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国内一系列游行活动,可能会影响日本在华企业的销售业绩,各大日企近日也纷纷表示不安和担心。日本共同社10月18日报道称,近日在中国各地爆发了反日示威游行,不仅日系汽车成为了攻击目标,索尼和松下等日本电器制造商的专卖店也遭到袭击。在华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日企对此感到不安。报道称,中国某市本田汽车销售店的负责人17日表示,接连有客户打来电话说自己的车被掀翻或遭到破坏,希望修理,店方为此疲于应付。有消息称游行者还损坏了丰田和日产的乘用车。厂家担心消费者为避免私家车成为袭击目标而疏远日系汽车。 
----------------以上信息来自雅虎资讯、强国网、西祠胡同
(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何在?
(2)请用史实证明根据材料一中姜瑜的申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3)结合上述材料,我们该如何理性对待钓鱼岛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32
材料二  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广东所产生的著名的民族企业,其创办人简照南于1870年出生在南海县。……
20世纪初的中国烟草市场完全被英美的烟草公司垄断。(因英美烟草公司阻挠),南洋公司陷入困境,不得不宣布破产拍卖,……(此后),简照南只好重操旧业,一边经营土洋杂货,一边推销香烟。
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1912年获利4万余元,1913年获利10万元,1914年获利16万元。
——《岭南经济史》
材料三  近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1978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1万亿美元。
——摘自胡锦涛演讲稿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的哪些政策,其在经济方面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说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 “近30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的发展有赖于青年一代的沟通与交流。为此,我省N中学邀请日本某校学生前来访问,并拟定了以下交流提纲。假如你作为N中学的一员,按照提纲要求,将如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中,先进的中华文明曾予日本以很大影响。请以汉、唐为例,各举一项史实说明。
②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开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试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例,简述其背景的共同点和各自军事改革的措施。
③明治维新后,日木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中日关系发生逆转。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
④近代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试列举日军制造的两起惨绝人寡的大屠杀。同时,侵略战争也使日本人民备尝战争的苦果,右图《1945年8月的广岛》的景象是哪次空前军事行动的结果?
⑤综上所述,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
  
奖励耕织(砖画)                            商鞅铜方升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来源:江苏省盐城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
(1)“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大力推行儒家思想的?
(3)在两宋、明代对儒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学说分别被称为什么?
(4)明清之际儒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列举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来源:江苏省盐城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坚持
材料三:“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实现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一及材料二回答:近代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目的和方式有何不同?两次合作的建立有何共同依据?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是近代史上侵略中国最凶恶的国家,其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战争中日本分别制造了哪些惨案或大屠杀?(各举一例)
(2)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指出“中华民族已经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祝贺。”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经济发展与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1)据材料一,概括“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分)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2)据材料二、三,分析蒸汽动力的使用对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四  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年份
棉纱
棉织品
1913
72537
109882
1914
67091
111168
1915
68415
80885
1916
63977
72705
1917
66501
93449
1918
55573
95807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3)据材料四,指出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的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方式及政治基础。  
⑵、两次合作实现后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各是什么?
⑶、两次合作期间,针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共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政策方略?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⑷、你认为能否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请说出你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本小题18分)  
材料一 如果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将尽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问(1945年9月27日)
材料二 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毛泽东的演说(1945年10月8日)
材料三 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双十协定》
材料四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
——中共1949年劳动节口号
请完成:
⑴、在材料一、二中,毛泽东都提到要彻底实现三民主义。对毛泽东的这种说法应如何理解?
⑵、根据材料三,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共识?两党的具体主张是否相同?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⑶、材料一、二、四中,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