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成 本 |
中国(元) |
日本(元) |
中国超过日本(元) |
超过的% |
工 资 动 力 机械修配 营 缮 消耗 品 包 装 薪 金 职工保护费 运 输 营 业 捐税及利息 保 险 制造及营业杂费 |
10.50 5.50 1.80 0.40 1.70 1.50 1.20 0.20 0.20 2.50 15.00 0.20 3.00 |
5.80 4.80 0.60 0.40 0.50 1.20 0.60 0.50 0.20 2.00 2.70 0.10 1.00 |
4.70 0.70 1.20 — 1.20 0.30 0.60 -0.30 — 0.50 12.30 0.10 2.00 |
81 15 200 — 240 25 100 -60 — 25 446 100 200 |
总 成 本 |
43.70 |
20.40 |
23.30 |
114 |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请回答: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示意图(公元400~1998年)》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日、英、美、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
日 |
英 |
美 |
法 |
德 |
1921~1929年 |
3.0 |
1.7 |
4.3 |
9.4 |
7.1 |
1930~1937年 |
9.9 |
2.7 |
0.7 |
-3.9 |
-0.3 |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6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10分)
以下是1920年至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法的数据。这种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 B.国民政府的推动 |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热屡见败,莫克振救,若能变也,即向者所谓……弥缝蚁穴,飘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也。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一一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院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 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一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欲中国之不亡,必自至诚至敬尊孔子为教主始。
——摘自康有为《中华救国会》
材料五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则根本 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摘自陈独秀《宪法与孔教》问题
(1)阅读图一,指出与中国古代手工业相比,该图所示企业在生产方式上有何变化?创办该类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2)阅读图二,请根据图二中的“民族工业分布”情况判断它大致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原因?
(3)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为建设中华民国提出了哪些基本构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异同。
(4)上述主张的最终结果有何共同之处?分析其成因。说明了什么?
(5)材料四与材料五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待孔教(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
(6)结合不同时代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北洋军阀的统治在主观上说是中国近代化的倒退,但从客观上讲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事件能体现后一观点的是 ( )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袁世凯尊孔复古
③新文化运动兴起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创办于1907年的宁波“正大火柴厂”,五年内两度宣布倒闭。1913年后,该厂由在日本逗留多年,经办过多种行业,商业经验丰富的徐蕙生开办,逐步走上正轨。以下对“正大火柴厂”走上正轨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清政府采取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 | B.宁波已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D.徐蕙生本人有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 |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表
|
1871-1873年 |
1891-1893年 |
茶叶 |
1022159公担 |
1055064公担 |
蚕丝 |
37529公担 |
59946公担 |
大豆 |
57506公担 |
760522公担 |
棉花 |
8486公担 |
290417公担 |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四: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五: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五十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1.3万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至1919年“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的主要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大量进口钢铁、炼钢、冶铁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另一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上述现象最能说明的是
A.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 | B.外资所占比重过大 |
C.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 D.当时缺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1912—1914年,中华国货维持会举办的国货宣讲会达59次,第一次“听者只4人”,后来“听讲者激增,数以千计”。这种宣传
A.促使政府大力扶持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B.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山历史舞台 |
C.推动了实业救国运动的发展 | D.使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使我第一个企业(指1920年创办的鸿生火柴厂)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刘鸿生所说的“爱国运动”指的是
A.北伐战争 | B.工人掀起罢工风潮 |
C.反对儒家文化中的糟粕 | D.“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 |
下图所示的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的原因是
A.政府的支持 | B.有利的国际环境 |
C.社会制度的改变 | D.“实业救国”的思潮 |
《清末民初中外进出口贸易入超比率示意图》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情况,变化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前后,政府倡导发展实业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提倡国货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④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