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民大革命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 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表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从1912 年至1919 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 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材料三:1919 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弱点,并谈谈你对其发展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高潮的影响中最为深远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
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为民主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最根本的因素
D.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工业的特征是

A.在中国社会经济中逐步占统治地位
B.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C.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
D.受到封建势力的控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搜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资料时发现,1914~1920 年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都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人民的抵制使用外货行动
B.中国人民消费需求的驱动
C.受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政治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②洋务运动的刺激
③民族工业的基础相对雄厚
④列强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根据图一分析中国近代化首先在江南沿海地区展开的原因(3分),并指出中国近代工业还有哪些特点?
(2)图二、图三民国初期和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领域各侧重于什么?概括指出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共同原因?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后来又遭遇挫折,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过程留给我们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两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发展状况:

图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图二:一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根据上述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工业结构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2)从地域分布上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又有什么相同点?原因是什么?
(3)上述对工业结构和工业地域分布的分析,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工业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随着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材料三:建国初期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统计图

材料四:(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重要的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得到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简述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四分析这种变化的必要性。
(4)党的十六大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要加快实现工业化应走什么样的道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未能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封建残余势力的强大
C.复古主义思潮的盛行 D.一战以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前期(19世纪60年代至五四运动)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机器竞争的年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他们开展实业救国,中国工业化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发展。简要叙述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表现?结果如何?导致这些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提供的下列数据主要说明了

时 间
华资工厂
华资资本
工 人
1913年
1698家
330824000元
270717名
1920年
1759家
500620000元
557622名

A.华资工厂数量增加
B.华资资本数量增加
C.华资企业中工人数量增加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来源: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危机加深 B.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C.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来源: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共同的爱国要求是 
①“抵制外货”②“发展实业”③“实业救国”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外来经济控制消除②民国建立的推动③实业救国的推动④封建社会的终结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山东省潍坊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抽样监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结果  
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壮大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来源:高考预测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