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据《民国经济史》统计:“1932年政府颁布以国有化为主导的《铁道法》……自1935年上半年至1937年上半年,铁路营业收入从858万元增加到9190万元,支出则从5420万元减少到4690万元。但铁路债务却年有增加,从7742万元增加至95551万元;铁路员工从12.2万人增加至13.1万人。”这表明
A.政府干预经济面临负面效应困局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收效甚微 |
C.抗战爆发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D.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冲击官僚资本 |
一战结束不久,“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材料中描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 B.资本家经营不善 |
C.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 D.封建势力的压迫 |
如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得益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B.政府政策的强力推动 |
C.美国对中国经济支持 |
D.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 |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
A.民族工业体系逐渐独立完整 |
B.纺织业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 |
C.近代工业形成对传统经济的绝对优势 |
D.主要工业部门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 |
“19世纪80年代前后,外国保险公司登陆上海。1882年第一家中国私人保险公司——上海火烛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了。1912年以后,二十多家中国保险公司的陆续建立,一个充满竞争的上海保险市场才逐步形成。”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
A.国人拥有快速向西方学习的能力 |
B.民国初年上海的经济形势较好 |
C.1912年之前上海只有一家私人保险公司 |
D.1912年之后上海保险市场竞争激烈 |
下表是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货币单位:亿元)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中国资本 |
6. 61 |
44.8 |
26. 09 |
63.2 |
9.0 |
||
外国资本 |
8.13 |
55.2 |
15. 16 |
36.8 |
3.9 |
||
合计 |
14.74 |
100.0 |
41. 25 |
100.0 |
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外国资本始终占主导地位
B.这一时期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增长率超过外国
D.中国资本增长的前提是社会和平稳定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
B.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
C.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
为“谋国民生活的安定与抵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指出:“为从事经济建设应速完成重工业”,由“中央予以指导,令各省分别举办,以民营为主,或官民合办,以助成之。”以上材料内容与下面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戊戌变法中“百日维新”法令 |
B.北洋政府初期奖励实业政策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
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
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下图为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的壹仟万元股票一枚。以下关于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垄断国货市场 | B.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联合经营自强 |
C.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 D.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 |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
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到1936年,中国关税收入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 |
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 |
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的关税条约 |
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棉纱进口 |
棉布进口 |
麦粉进口 |
钢铁进口 |
机器进口 |
生铁产量 |
下降38% |
下降20% |
下降15% |
增加20% |
增加20% |
增加30% |
A. 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 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 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 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