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民大革命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材料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客居。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上海在鸦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材料四 民国初年工业分布状况统计图 (单位:千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年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材料二 

材料三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失业率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原因。(4分)
(2)材料二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各自修建的民生工程,请指出这两大工程修建时期两国的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2分)它们的修建有何共同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材料三: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1979
7.78
14.12%
1.35
66.0%
6.30
42.5%
1993
44.53
8.7%
18.68
54.4%
92.51
36.3%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1)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效应的制度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中国历代的经济政策均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贾谊倡导的经济政策。结合材料一和所知识,指出贾谊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奏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司马光的观点。结合所知识,概述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1888年)
(3)晚清政府对洋商和华商施以了不同的经济待遇。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1903年)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马建波《〈钦定大清商律〉的立法研究》
(4)根据材料一、四,指出“商业”地位的历史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推动20世纪初《钦定大清商律》出台的社会要求。
材料五: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设立实业部,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清代的一 些苛捐杂税,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5)根据材料五,概述民国初年兴办实业高潮出现的具体表现及出现该局面的政策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融活动在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中枢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典当业有了新的发展,清代典当业特别发达。按照惯例……银两“肥进瘦出”,即收进银两重而借出银两轻。农民的当件与金额,占总额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市民、小商业者、手工业者等乡镇平民,各占l0%左右。
(1)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典当业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材料二 日升昌票号的掌柜和伙计以人力入股,是为身股,俗称“顶生意”。身股与银股一样,都享有同等分红的权利。大东家所代表的所有者只决定企业的大事,而日常经营管理,完全交给大掌柜。它还有类似于现代复式记账的“龙门账”,银票的印制、密押和销毁程序,总号监督分号的“巡庄制”等一套相当完善的业务管理制度。
(2)据材料二,概括该票号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这对当代中国企业有何借鉴意义?
材料三 全国银行资本总额,1912年为3625万余元,l920年为5197万余元,1925年为l5816万余元,l3年间增长了4倍多。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前13年(1912—1924年)仅济南一地就开设银行23家:占1912—1936年间新开设银行的77%。
——《中国金融年鉴》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近代银行业发展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下面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花。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剑桥中华民国史》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单位:千元)
——《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仔细观察四幅火柴商标图片,你认为这些火花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表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依据材料二中的统计图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3)为什么说“黄金时代”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你认为在那个时代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化的根本出路是什么?(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特别复杂。……一般来说,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传统因素对民主化有较多的阻碍作用。基本上处于现代化的对立面。……在经济思想和经济素质方面,则存在着对现代化的潜在适应性。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开始和展开的,两者几乎并肩而行,因而使得现代化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变得特别复杂。……(表现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特点。
材料三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有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化意识的权力集中的政府来领导,也需要有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奋斗,还需要利用国外的有用资料。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合理结合。……在1949年之后,……政府的现代化意识和领导力量大大加强,曾显示了它的实力。                                
——以上均摘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现代化起步之时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外因是如何“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   
(3)据材料三,指出推动新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它在过渡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中显示了怎样的“威力”?   
(4)据上述材料,说明作者研究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因素时所采用的基本史观。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对当今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阖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这一时期实业投资热出现的内部社会条件有哪些?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你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图片、数据等包含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上图材料,提取两项有关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影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对外贸易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所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包括贸易在内的国内和国际和平是人类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1931年中日贸易的性质与比重(百分比)

(1)据表格内容指出中日贸易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对两国的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材料二 挪威政治学家加尔通强调,由社会结构造成的没有具体“犯罪者”的暴力,也是对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包括疾病、饥饿、贫穷、污染等等。只有消除了社会的各种不平等,才能获得积极和平,而积极和平就是以平等、协调、合作、一体化为基础的。
——陈仲丹《关于和平学,你该了解得更多》
(2)结合史实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加以论证如何获得“积极和平”。(8分)
(要求:史论结合;论述成文:80字左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国发挥过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被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新式企业在沿海地区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列举有哪些新式企业?新式企业的出现有何重要意义?
(2)辛亥革命后,刺激民族资产阶级投资新式工业的社会思潮是什么?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哪些困境?
(4)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怎样的方式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张裕集团以自身百年的历史见证并实践着百年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建立了窖内恒温为摄氏11度的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窑,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1915年,在为庆祝巴拿马运河竣工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公司送展的“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可雅白兰地”因此而命名为“金奖白兰地”,成为世界名牌。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材料二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了一家国有企业。……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团合作,加速了张裕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几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怀着“实业兴邦”之梦的主要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哪个阶层?“张裕”建立后,仅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世界著名企业,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功发展的原因。
(2)在中国近代如张裕一样的实业家们的中国梦能否最终实现?为什么?(7分)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张裕公司的迅速发展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材料五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2分)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