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史综合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化……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一些。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期不得不退回去……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 材料二所述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 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版)
材料二:(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994年版)
(1)上述两个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这两种评价有何差异?
(2)这种评价的差异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3)如何客观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生问题是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一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引起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4分)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3)具体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二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
——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
材料三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
(2)根据材料2、3说明为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了哪些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3)根据材料2判断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上思想主张说明了张謇是个什么样的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l993年版
材料二   1958 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他们所起到的作用说明了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15世纪至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6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4分)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至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1992年这位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资本资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资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资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春天的内涵是什么?“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又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老人南方谈话强调判断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标准是什么?同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3)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一生能文能武,闲暇之时多喜赋诗,现存诗作1 000多首。其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更有抒“治国之道”之诗篇。如《昭君墓》一首:
南北分天地,存亡见庙谟。
含悲辞汉主,挥泪赴匈奴。
目睹当年冢,心怀四海图。
葆旌巡远徼,蕃落效驰驱。
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迂。
开诚示异族,布化越荒途。
漠漠龙沙际,寥寥雁塞隅。
偶吟因有触,意独与人殊。
材料二  在清代众多的皇帝中,康熙皇帝是口碑最好的。同时,他也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奠基人。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炙,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材料三   清朝民族政策适应了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当时,已有5O多个民族共存于一个政权之下。所以,清朝的统一,实属空前。它发展了‘大一统’的理论,而且在实践上也突破了历代‘内诸夏外夷狄’的传统观念,从康熙时放弃修长城,这就破除了2000年的限隔,使得‘中外一家’成为现实,直接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和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说康乾盛世把中国封建‘大一统’发展到顶峰,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材料四    清朝民族政策不是尽善尽美的,部分清朝民族政策是在时代、阶级和民族局限性以及统治者个人政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制定和实施的,并具有明显激化民族矛盾的特点。                
——《论清朝民族政策的本质》
(1)据材料一,康熙帝对昭君出塞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他在民族问题上有什么看法?
(2)据材料二、三,概括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及清朝民族政策的进步性。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民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处理好什么关系?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完成:(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3)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
(4)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来源:郑州智林学校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
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3)在这次展览会上美国可能会展出哪些展品?举两例。
材料三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4)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5)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展台,请你给宋代城市设计解说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比萨斜塔,伽利略在此做过落体实验     图二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四          
             
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2)据材料二,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试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在理性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王国”的本质是什么?材料四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证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几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主观题中,表格型材料题发展尤为迅速。这类试题特点是:外观简明,隐含信息量大,它能够以表格形式呈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折射出历史的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科技革命的名称、主要标志和新工业部门的变化。(6分)
材料二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年份
项目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摘自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2)从材料二的表格中你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排名表的背后反映了苏联经济存在什么结构性的问题?(2分)
材料三 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四 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例

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40%
29%
7%
24%

(3)材料三中的三个图表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
(4)材料三与材料二中1956年的图示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原因。(提示:从公有制经济成分及其它所有制经济形式的比重上归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请完成:(1)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上述四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
(2)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来源:郑州智林学校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目遍布东印度群岛……
材料二 马克思曾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其卑鄙的利益的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它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的“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指的是什么?“社会革命”指的是什么?这种“社会革命”在中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综合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