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臣文彦博劝说当朝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一观点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
A.独裁政治 | B.官僚政治 | C.分权政治 | D.贵族政治 |
纵观19世纪清朝的近代化进程中,经济的近代化与政治民主的相对滞后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 B.政局动荡阻碍了政治民主化 |
C.对外战争影响政治民主进程 | D.皇权专制下守旧势力的强大 |
天下闻名的天安门城楼其城台设五个门洞,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下列对这种建筑设计风格最为合理的解读是:
A.这是明清时期工匠的率性而为。 |
B.这主要是为了体现一种对称美。 |
C.这体现着皇权至上。 |
D.这是礼制、秩序和美的完美结合。 |
如图,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自己绘制了以下一组图片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某专题的辅助材料,那么对图中“树苗”的隐喻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思想解放 | B.民族工业 | C.列强侵略 | D.大众传媒 |
2009年2月19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举行宴会,庆祝《中朝文化合作协定》签订50周年。双方表示将以“中朝友好年”为契机,大力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合作。下列各项反映中朝文化交往的是
①秦汉时期的辰韩,语言、称谓与秦相似,因此称之为“秦韩”
②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输出到朝鲜
③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儒学
④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了著名的大化改新,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段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
D.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 |
《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材料表明《春秋》一书( )
A.政治立场的保守性 |
B.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 |
C.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 |
D.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
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 )
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 | B.隋唐三省体制 |
C.宋代两府三司制度 | D.明朝内阁制度 |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①皇权逐渐加强 , 相权逐渐削弱
②中央权力逐渐加强 , 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③政府职能部门权力逐渐加强 , 宦官权力逐渐削弱
④内阁权力逐渐加强 , 六部权力逐渐减弱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
B.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
C.西汉中外朝制度创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备 |
D.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
下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
时期 |
西汉 |
唐高宗时 |
元成宗时 |
清康熙时 |
全国人口(丁) |
5959万 |
5238万 |
5816万 |
2459万 |
官员 |
7500人 |
13465人 |
22500人 |
27000人 |
官民之比 |
1∶7945 |
1∶3927 |
1∶2613 |
1∶911 |
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