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 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C.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 D.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
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 B.扩大了统治基础 |
C.君王控制了用人权 | D.实现了选贤任能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 B. | 选官须注重才学 |
C. |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 D. | 选官应注重品行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
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从
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皇帝的秘书机构 | B.中央的派出机构 |
C.地方的自治机构 | D.朝廷的朝贡藩属 |
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
A. |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
C. |
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
D. |
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 |
政府视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
B. |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
C. |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
D. |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
B. |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
C. |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
D. |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
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
A. |
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
B. |
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
C. |
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
D. |
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
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第一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第三卷 ……(1865-1895)
第四卷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1)
第五卷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A.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
D.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
自秦汉以来我国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