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利关系一步步的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利的轴心上,从而使君主专制成为现实。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 |
B.易导致惟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 |
C.可以消除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
D.易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 |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
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
中央集权制度下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④丞相与百官的矛盾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
D.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 B.中央集权 | C.监察权力 | D.对农民的控制 |
表1 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 单位:吨
年份 |
铁砂产量 |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
钢铁消费量 |
钢铁输入量 |
1931 |
1 840 279 |
831 652 |
804 000 |
557 625 |
1932 |
1 839 212 |
758 441 |
404 000 |
430 655 |
1933 |
1 903 466 |
992 521 |
694 000 |
525 673 |
1934 |
2 135 031 |
864 107 |
770 000 |
617 726 |
根据表1可知,当时( )
A. |
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
B. |
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
C. |
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
D. |
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 B.中央集权 | C.检察权力 | D.对农民的控制 |
关于中国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
B.隋唐时期的门下省主义职能是监察和谏议 |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决策失误 |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皇权至上 ②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B. | 义和团运动时期 |
C. | 辛亥革命时期 | D.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下图所示的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的原因是
A.有利的国际环境 | B.政府的支持 |
C.社会性质的改变 | D.“实业救国”的思潮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