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高三同学就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分组探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东西方的古代文明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文明与以雅典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的简表。
探究二:近代工业文明
“万国大工业博览会”展现了近代工业文明。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近代工业文明典范的原因。
探究三:理论创新与文明的发展
请从上述两部历史文献中任选一部,简要介绍其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对革命的主要影响。
探究四:现代文明的相互借鉴
材料四: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夺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后半期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及其作用说明这一论断。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关于明清封建专制集权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 ②钳制社会思想,影响社会发展 ③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④阻碍、压制了社会变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
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
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分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得以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2)这一制度内部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
(3)上述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趋势如何?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趋势?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这表明( )
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
B.“君主专制”也体现民主性 |
C.皇帝制度经常遭到权臣的控制 |
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 B.主张郡县制 | C.反对中央集权 | D.主张中央集权 |
下面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图”。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②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④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 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
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 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 |
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C.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
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代只能“跪奏笔录”,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
C.皇权不断加强 |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 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 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