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思想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B.实行君主立宪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都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同时也存在着根本分歧,是(    )

A.对民众运动的态度 B.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是否变革封建土地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有误的是

A.大兔子: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
B.中兔子: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C.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D.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成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伴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近代的人文主义思潮逐渐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思潮的显著特点是

A.强调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
C.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命运相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适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还是可以萌发”。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树断了”是指推翻了封建制度 B.“树墩”是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树墩”是指封建正统思想 D.“可以萌发”指民主共和观念的滋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一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关于维新派和革命派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纲纪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竟毫无可贵?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千年所尊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岂国家数百年条教所颁以及吾人胜衣就傅数十年朝斯夕斯者,全属虚伪无物乎”。这种观点没有

A.表达对于新文化运动的不满 B.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C.会受到当时主流文化的排斥 D.说明作者的思想顽固守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常见的现象。回答第16〜18題。
对外交往是一种文明交流的行为。下列文明成果受到对外交往影响的有

  以下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的数据对比,从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造成下表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应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之一。回答10〜13題。
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訢曾说:“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洋)人;讲究以彻其原,法既明而用将在我。”材料中奕訢的主张是

A.兴办洋务需培养实用科技人才 B.筹划海防以强大清朝国防
C.引进外国技术但不用外国专家 D.学习西方的民主法制建设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材料反映出李鸿章

A.已转化为维新派代表人物 B.主张废除三省六部
C.已经与慈禧太后分道扬镳 D.主张进行社会改革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伦理觉悟”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号是“为达到一定目的、实现某项任务而提出的、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练明确”的语句,能够振奋精神,激发斗志,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②兵民是胜利之本
③打倒孔家店
④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⑤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③②①⑤④ D.③①④②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现代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学习对象经历了下列演变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