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三  泰西(西方)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其主张代表的政治派别,各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进行了怎样的具体实践?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思想主张有何明显的进步?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

A.学造器物 B.仿行制度
C.提倡思想解放 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      )

A.新思想新文化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根据材料判断最有可能提出这一奏折的(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张謇 D.康有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①组人物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批人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观点
B.②组人物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C.③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
D.④组人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祖宗之法不可变”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托古改制” D.“中体西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发,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这反映出其思想主张是

A.中体西用 B.变法改制
C.民主共和 D.反对学习西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冯桂芬曾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他主张(   )

A.反对西学 B.变法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   )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救亡图存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A.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B.“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C.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D.出现了“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