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史如一首诗,西洋史如一本剧。一本剧之各幕,均有其截然不同之变化。诗则只在和谐节奏中转移到新阶段,令人不可划分……西洋史正如几幕精彩的硬地网球赛,中国史则直是一片琴韵悠扬也。”这表明他认为(   )

A.中国文化常在和平中得到延续性发展
B.中西文化内涵有着根本的不同
C.中国古代文化以诗词为主,艺术欠缺
D.西方文化时断时续,带神秘色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国图志》记载:“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在这里魏源主要强调

A.发展工业 B.重视商业
C.发展军事 D.传播宗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B.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D.民族共和思想兴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学家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着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   )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救亡图存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他们”应是指

A.抵抗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

A.学造器物 B.仿行制度
C.提倡思想解放 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      )

A.新思想新文化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祖宗之法不可变”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托古改制” D.“中体西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俾斯麦在论及中日两国学习欧洲时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也!”这些“中国人”是(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一史学家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对题干所述“当时事件”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渔”胜过于“鱼”,学习西方,要讲究策略
B.尽管不够全面和彻底,但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C.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当时事件”评价不太高
D.折射出了“当时事件”学习西方认识上的偏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把西方人贬称为“夷”,但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把“夷”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