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言论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物各竞存,最宜者立,动植如是,政教也如是也
②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①② |
C.④①③② | D.④①②③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是
A.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B.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 |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
①分析书籍的内容 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③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 ④书籍的知识缺陷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据史载:1873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川西礼“折要者三”,廷臣尤为反对。李鸿章熟悉洋务,主张“礼与时交通”,讨论和交涉的结果是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虽然事出无奈……皇带的威严却因此大打折扣。这主要说明当时
A.东西方风俗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 |
B.西方列张主张与中国平等交往 |
C.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
D.“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
有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这一运动使中国“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而向近代社会方向运动”。“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中体西用” | B.维新思想 |
C.民主革命思想 | D.无产阶级思想 |
林则徐在虎门禁烟期间,曾组织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等一系列著作,以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此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已经比较全面 |
B.他接触西学是出于外交军事目的 |
C.他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 |
D.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
《四库全书》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注:希望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我国近代史上,在实践中直接运用和发展了这一论调的政治派别是(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 B.资产阶级改良派 |
C.资产阶级革命派 | D.农民阶级 |
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两部著作的区别在于是否( )
A.学习西方进步技术 | B.发展资本主义 |
C.与外国正常交往 | D.抵御外来侵略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