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变法通议》 D. 《孔子改制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福建福州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魂人心。”下列著作与此馆纪念的人最为密切的的应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把自己为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所作的探索,描绘为“创榛辟莽,前驱先路”。他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他”是

A.魏源 B.郑观应 C.康有为 D.孙中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来,中国人在书写西方国家名称时,总加上偏旁(通常是犬字旁),但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情况就显著减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夷”字的现象也越来越少。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是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称为“洋”了。这些变化反映出
①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观念的转变    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
③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④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该言论应出自

A.郑观应《盛世危言》 B.张之洞《劝学篇》
C.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D.梁启超《变法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歼 B.洪仁歼、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该书在序言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实业救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广泛流传,但是在日本却大受欢迎,重刻、翻译,各取所需的版本很多。此书那时未能在中国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士大夫们不重视 B.相同的著作很多 C.缺乏社会环境 D.缺乏物质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号通常是对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   
①“扶清灭洋”②“师夷长技以自强”③“攘外必先安内” 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湾学者柏杨比喻得好,清朝就像一个被晚期癌症击败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优点的时候,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柏杨的比喻

A.肯定了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优势 B.指责了当时资本家引进机器的做法
C.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深刻根源 D.批评了当时的“中体西用”观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欲吾中国童叟皆习见闻,知彼虚实,然后徐图制夷。是诚喋血饮恨而为此书,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免胥沦于鬼域。”体现这种意图的著作是            (   )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新学伪经考》 D.《敬告青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中“新”的核心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时弊 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海外史地情况
C.批判程朱理学,远离社会现实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④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继畬在《瀛环志略·凡例》中称:“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人杂书。”魏源在《海国图志·原叙》中说:“斯纯乎以夷人谭夷地也。”这表明中国近代早期的知识分子         

A.对西方认识零散而肤浅 B.全面了解西方历史地理
C.密切关注西方政治制度 D.正确看待西方先进文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的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方式受到冲击而造成的如此猛烈、痛苦的动乱。”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洋务派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 B.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C.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 D.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