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盂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材料二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三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是一种“内源式”的启蒙。并指出导致近代中国启蒙具有“外源式、突变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西方可资利用的“现代性的传统资源”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启蒙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中,“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中国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近代前期民族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说明理由。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英、法、俄、美、德诸大国角立争雄,创为万国公法,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致情尽礼,质有其文,视春秋战国殆远胜之。其构兵中国,犹辗转据理争辩,持重而后发。此岂中国高谈阔论,虚骄以自张大时哉?轻重缓急,无足深论。而西洋立国,自有本末,诚得其道,则相辅以致富强,由此而保国千年可也。不得其道,其祸亦反是。
——据郭嵩焘《使西纪程》(1877年)
材料二
总署钞寄《使西纪程》后,李鸿章得以先睹为快,并大加称赞道:“总署钞寄行海日记一本,循览再四,议论事实,多未经人道及者,如置身红海、欧洲间,一拓眼界也”。但很可惜,能如李鸿章一样欣赏的人少之又少。《使西纪程》出版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指责谩骂之声遍及京城内外。尤其是在京师,朝野舆论哗然,义愤填膺,甚至到了无不切齿、口诛笔伐的地步。
——杨锡贵《郭嵩焘<使西纪程>毁版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郭嵩焘对欧美诸国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西纪程》在国内引起不同反响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难,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已能驾驭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应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工,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在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了什么认识?其依据何在?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哪些企业?
(2)材料二中康有为从日本的发展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3)李鸿章和康有为为什么会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不同的认识?
(4)李鸿章、康有为的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成功实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三 泰西(西方)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其主张代表的政治派别,各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进行了怎样的具体实践?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思想主张有何明显的进步?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粱启超《爱国论》
材料三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四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
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言论反映的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思想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材料三与材料四主张的关系?
(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土计其民幸福,莫不以自由为唯一无二之宗旨。试读欧洲历史,观数百年百余年暴君之压制,贵族之侵凌,诚非力争自由不可。特观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求国群之自由,非合通国之群策群力不可。欲合群策群力,又非人人爱国,人人于国家皆有一部分义务不能。欲人人皆有一部分之义务,因以生爱国之心,非诱之使与闻国事,教之使洞达外情又不可得也。
——严复《群己权界论》(1903)
材料二 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之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候官严先生年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主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严复和孙中山关于中国出路问题的不同观点及其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1分)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图二、图三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3)图四刊物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的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
生活年代 |
言论 |
顾炎武 |
1613-1682 |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
魏源 |
1794-1857 |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
陈独秀 |
1879-1942 |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一定时期的教育与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曹松叶先生《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学校》
材料二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
课程内容 |
备注 |
首年 |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
二年 |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
|
三年 |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
|
四年 |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
|
五年 |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
|
六年 |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
|
七年 |
…… |
|
八年 |
……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1881和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三项法案……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的并说明理由。请举出该政治派别所创立的学校一例。
(3)依据材料兰和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促成法国两项教育法案出台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重要事件。
中国文明历经千百年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部思想不断走向解放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轴心时代”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体吻合。请列举春秋时期中国杰出的思想家。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材料四中要求“全盘西化”指什么事件?你认为这一事件对中国思想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
【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其相关主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西学东渐,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监察御史张盛藻为反对1867年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而上奏说:“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 大学士倭仁道:“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亦无所损。”
——《洋务运动资料》第2册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像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传教士受教会派遣,要将自己在中国内地的所见所闻汇报回国去。
——摘编自荣振华等《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
问题:
(1)材料一谈及古代社会出现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交流分别指?
(2)材料三“从纯科学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观点的依据是?
(3)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西学东渐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三 泰西(西方)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其主张代表的政治派别,各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进行了怎样的具体实践?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思想主张有何明显的进步?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在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也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波在《同光时期郑观应民本思想初探》中,认为郑观应不仅自觉地运用儒家民本思想去解读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学说,而且有意地借用民本思想的话语来为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民主政制在中国的推行,保驾护航,指出议院、立宪、君民一体,是西方各国富强之本,主张在中国设议院、行立宪、伸民权、实行君民共主。
材料二 康有为对欧美各国的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应“于宪政中,君民共治,君民交益,即君主立宪,”且“旧制行之数千年,实人心国命所寄,纪纲法度虽有积弊,只可去其太甚,以渐行之。如尽去之,人心国命无所寄,则荡然不乱耳。”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绝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郑观应的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政治主张的因素。
(3)请用19世纪末以前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的哪些思想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媾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寻求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受历史演化和文化结构所规定之逻辑的推动,先是把中国的失败归之于器物文明的落后,继之又认为政治制度的僵化是中国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并因此而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后搞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工艺技术以改造中国物质文化的洋务运动,和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政治制度以改造中国制度文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得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与现代生活的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失败的结论,因而又有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民主与科学精神、彻底批评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及其核心儒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摘编自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则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亦即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这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长期侵略形成了鲜明对比。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郑大华著《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征。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来思想文化的传入持何态度。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