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评论某人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尔、炮尔、船尔、机器尔。”梁启超评论的“某人”是
A.林则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孙中山 |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
C.林则徐是主张学习两方的先进思想家 |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陈旭麓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
B.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
C.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
D.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 |
【原创】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下面就洋务运动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一致 | B.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
C.前期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 D.后期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一致 |
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B.托古改制 |
C.变者天下之公理 | D.祖宗之法不足守 |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
【原创】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说:“洋务派与改革派的真正差别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时代环境 | B.个人经历 | C.力量对比 | D.阶级利益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
生活年代 |
言论 |
顾炎武 |
1613-1682 |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
魏源 |
1794-1857 |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
陈独秀 |
1879-1942 |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以前我国近代化在经 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艰难探索活动。纵观这些探索活动,中国近代化过程的实质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学习内容而言,主要经历了以下变化
A.由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器物(科技)—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
B.由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器物(科技) |
C.由学习西方器物(科技)—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
D.由学习西方器物(科技)—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学习西方政治 |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 B.坚持“中体西用” |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 D.关注西方科技 |
有学者认为:“被满州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的主权思想的生发。”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位学者观点的是( )
①“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③“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科技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