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变法,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主张向西方学习 |
B.本质是一致的 |
C.力主改造儒学 |
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一致的 |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在“中体”中偷运“西学”向皇帝阐述“必当变法”的道理,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弘扬民族文化
②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
③减少变法的阻力
④有利于实现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 B.三权分立学说 |
C.君主立宪思想 | D.人文主义思想 |
17世纪上半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
请观察下列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图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B.思想体系创新不断 |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法,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
(2)材料二的主张是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
A.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
B.赫德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 |
C.赫德认为宣统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
D.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上书的?
(2)材料二中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巨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招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毛泽东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党专政的可能性。”……后来又《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所代表的政治派别为实现“日本明治之政”所作的努力。(4分)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限制任何一党专政”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有哪些成功实践?有何意义?
(4)指出毛泽东与孙中山对民主政治不同认识的理论来源,并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