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是(   )

A.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的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 (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
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D.“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第一段是坚甲利兵,第二段是工商业和政治,第三段才是思想学术以及文学艺术等等。”学界普遍认为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历史分界点应是甲午战争,这是因为甲午战争之后①“中体西用”道路宣告破产②维新变法思想演变为政治运动③“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潮流④民主革命团体开始建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说明(     )
① 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
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
③章太炎主张革命
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    )

题目
所刊载的期数
论非皇上复政则同乱不能平定
第49期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第52期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第57期
排外平议
第68期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被瓜分之危机,在如何应对危机方面,以下几种思潮最符合时代潮流的
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温药治疗”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危机中的变革》书中说:“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面对“基本分界线”理解正确的是(   )

A.突破了封建范畴,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B.中华民族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开始向西方学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B.维新派 顽固派 革命派
C.保皇派 革命派 维新派
D.洋务派 革命派 保皇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中国人在诗文中将西方人称为“夷”。过了二三十年,这些人的诗文再版发行时,“夷”都改为“洋”了。这个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社会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平等观念
B.中国知识界已经意识到了西方对中国的优势
C.“西学”通过洋务运动已成中国思想界主流
D.中西之间已经实现了相互的尊重与和平共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