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安徽凤阳长期以来属于贫困县,流传的一段花鼓词很能说明问题:“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你能说出导致这种巨大变化发生的政策措施吗?它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也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20世纪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否定了材料一的成果?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名学生在学完建国后的历史说:“今天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政策,何必20世纪50年代对农业进行改造?真是多此一举。”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78年
1992年
公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80.8%
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
19.2%
35.0%
私有经济
城乡个体经济
0
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
0
5.8%

请完成:
依据上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歌曲《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完成:
(1)“一九七九年”那个春天中国实施了什么伟大决策?决定1979年春天以后巨变的重要会议是什么?
(2)“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建立了经济特区。中国共建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有什么作用?
(3)1992年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二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
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胡锦涛与连战(国民党)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三 在历经频繁的相互协商和折冲之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终于顺利于十一月三日抵达台北,翌日,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进行第二次的“江陈会”,就涉及当前两岸发展的急迫性议题签署四项重大协议,包括:平日包机直航及直达新航路协议、海运协议、邮件合作协议、食品安全协议。此外,为因应全球金融风暴,海基会与海协会此次更就两岸金融合作议题特别举行两场座谈。这象征着海基会与海协会正式协商管道的制度化,以及两岸关系发展正式迈向协商合作代替对抗冲突的历史性关键时刻;两会得以在台北顺利进行协商,代表双方展现足够的诚意与弹性,并以对等、尊严的方式共创双赢。同时更显现目前台北与北京的执政者在两岸关系上,虽然各自面对许多内外复杂因素的挑战,对于坚持采取务实政策路线却有着高度的共识,这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有着极正面且深远的意义。
-----2008年11月5日台湾《联合报》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什么?全国人大制定《及分裂国家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在台湾问题上中共与国民党的立场有何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江陈会”签署四项重大协议是什么?“江陈会”有什么重大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材料一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高祖(隋文帝)既受命,……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等省。
--《隋书-百官志》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科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
(2)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材料一分别反映了隋唐哪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的创新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中国却曾经失去了这一发展机遇,直到20世纪70年末以来才重新抓住了发展的机遇。
请回答:
(1)结合二战后至7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中国当时面临哪些发展机遇。中国为什么会失去这一发展机遇?结合那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又提供了哪些发展机遇?中国为什么能够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结合这一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时间、内容,一国两制的实践事例、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
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
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
五日,呕血而死。
请回答:
(1)材料中,周亚夫“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2分
(2)依据材料,由表及里的分析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4分
(3)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职?从材料看,廷尉又是什么官职?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景帝之子汉武帝是如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要求史论结合,论据用自己语言阐述,亦可摘抄原文;不同论点,论据可重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嘉庆年间,英王遣使来华,意欲与中国建立外交、通商关系,嘉庆皇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就中国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作了一个结论,他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一九一五年五月廿五日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一九一八年九月廿四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北洋军阀史》
材料三  (1943年)美国和英国磋商,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以增强中国对日作战的效能。……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选自《中国现代史》
材料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山东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分析其原因。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
(5)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到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并主动融入世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来源: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19世纪晚期的有关社会背景,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及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在回答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所做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栝。
请回答:                           
(1)结合二战之前的典型史实,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断。(4分)
(2)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是如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4分)
(3)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是如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1930年美国的失业人口                   图二大萧条中饥饿的母亲

图三罗斯福和煤矿工人在一起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