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1912年,中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共和国的诞生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各有何重大的推动作用?
(2)两个共和国的命运有何根本不同?试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来源:2009年5月山东济宁市第二次摸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都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灾难,请依据史实说明历史是怎样以“进步为补偿”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的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制度上也有所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游牧文明在当时落后于中原文明,为什么蒙古政权还能统一全国?
(2)元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元朝统治者在统一全国后进行了哪些制度建设?
(4)你能列举几个对历史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蒙古人的名字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军队人数

年代
968~978
996~997
1017~1023
1041~1043
人数(单位:万)
193
355
432
826

 

材料二:
禁军官印——“拱圣下千都虞候朱记”铜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何种情况?其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宋太祖加强禁军的目的是什么?是吸取了哪些经验教训所采取的措施?
(3)假如北宋初年契丹突然来犯,边境告急,持有铜印的将领能否直接统领麾下的军队前往救援?为什么?
(4)宋神宗年间,将领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据统计先后召开会议八百余次。这些会议整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来艰辛而又光辉的历程。其中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请回答:   
(1)分别指出上述三次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决策。作出这些决策的有利国际因素是什么?(8分)
(2)上述三次会议在指导党的建设方面先后提出了哪些方针?(3分)   
(3)在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程中,三次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日租,二日调,三日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旧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田界)限。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兼并之徒,居然受利,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穑人(种由人)安得足食?公廪安得广储?
——《陆宣公奏议》
材料三富我多丁者,以宦、学、释、老得免,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炎疾其弊,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
——《新唐书》
材料四(唐德宗)问:“百姓乐乎?”对日:“不乐!”上日:“今岁颇稔(丰收),何为不乐?”对曰:“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税而殊求者殆过于税……破产不能支,愁苦如此,何乐之有?每有诏书优恤,徒空文耳!”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初的赋税制度有何特点?(3分)   
(2)材料二、三反映出唐中期的什么突出问题?“炎疾其弊”所指为何?两税法的合理性何在?(5分)
(3)材料四反映出农民在实行两税法以后有什么不满?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扩大基层民主,我国通过了哪些法律文件?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模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居今日而曰攘夷,曰驱逐出境,因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兵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钜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制外,此停止轮船之议所由起也。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摒除一切,国无兴立,终不得强矣。   ——摘自李鸿章同治十一年五月   《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撒折》
材料2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贵李而为李惜者以为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平?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洋人之所务者,仅于如彼云云也。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材料1中“士大夫”是指当时社会哪一阶层?“数千年来的一大变局”“前二三十年”之“创钜而痛深”所指何事?对作者所认识的中国“受制于西人”的原因应该怎样分析?
(2)材料2的主张比材料1的主张有何进步?又有何局限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摘自《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粱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摘自《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仙鹤
狮子


锦鸡
狮子
花犀

孔雀
虎豹
金钑花

云雁
虎豹
素金

白鹇
熊罴
银钑花

鹭鸶

素银

鸂鶒

素银

黄鹂
犀牛
乌角

鹌鹑
海马
乌角

——据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和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从材料一二三,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
(3)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

来源:福建省漳州三中、南靖二中2010届高三年级12月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有关时代背景,概括指出1960年~1962年与1976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怎样纠正自身错误的,并指出为什么两次纠错产生了不同结果。从中你可得出什么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斗争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农民的革命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贵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材料2  1958年刘少奇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指出:“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国内仍然存在着两个剥削阶级”。
材料3  1982年彭真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草案的报告》中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否正确?原因何在?
(2)材料2的观点较之材料1有何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重大影响?
(3)材料3的观点是否正确?“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分别是指什么?举出“可能激化”的典型事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第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
(2)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为解决苏联社会存在的问题,50年代以后,苏联曾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结果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历史上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三次尝试,但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3)你认为这三次改革和苏联解体之间有没有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师夷长计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材料一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材料四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第415页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旧学”、“新学”各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回答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来源: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