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各段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我认为揭露农村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一个侧面是我道义上的责任。……以中央的名义命令把粮食征收殆尽,不给农民留下一磅粮食来养家糊口。”
A.②④③① | B.④①③② | C.④②③① | D.④③②① |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个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的苏联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是因为新经济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B.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这让许多革命者感到感到无法理解 |
C.西方人士认为,俄国这一招是痛击他们的,因为新经济政策采用了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 |
D.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让西方国家感到恐惧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 | 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 B. | 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
C. | 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 D. | 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
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九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 | 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 B. | 推行农业集体化 |
C. |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 D. | 实行余粮征集制 |
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国家工业化政策 |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 B.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 D.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C.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观察下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
苏俄(苏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表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35 |
44.24 |
①余粮收集制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②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大发展
③固定粮食税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小农经济阻碍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时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 B.新经济政策时期 |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 D.卫国战争时期 |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目 |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有人说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范围内调整 ③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④ |
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髙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 | 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 |
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 | 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 |
下面是苏俄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22.13 |
34.55 |
44.24 |
A.农业集体化推进了苏俄经济的发展 B.苏俄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业发展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俄国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