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经济政策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

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说:"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关系占优势,还是小农经济占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可能的。没有这种条件,向共产主义过渡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列宁这一认识
A. 否认俄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B. 为斯大林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C推动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 针对现实思考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材料的观点(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美国的里根改革;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这些言论符合(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四月提纲》
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面积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出现1921年和1925年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1921年现象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1925年现象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③1921年现象主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④1925年现象主要是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市场经济体制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具体对策是

A.推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收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D.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对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而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1922年苏俄农民感到“阳光灿烂”,是因为苏俄

A.颁布了《土地法令》 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成立了集体农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措施应被视为“后退一步的有(     )
①将所有国有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  ②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可以合法经营
③农民们被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政策的共同之处是

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对外开放国内市场 D.实事求是地制定经济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