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
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经济体制 | D.赫鲁晓夫改革 |
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本质区别 |
C.实事求是人类的共同知识财富 |
D.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
C.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D.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
苏联(俄)在一段时期里,粮食收购的价格远远低于粮食成本,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的工业化资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余粮征集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
B.固定的粮食税为工业化提供大量资金 |
C.斯大林模式下农民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
D.小农经济为苏联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
下图是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1913~1920年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的破坏 |
B.1920~1925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C.1925~1932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在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
D.1932~1937年工业产值高速增长源于斯大林体制的逐步确立 |
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 )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
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
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 |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
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
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
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 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 |
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
A.②④③① | B.④①③② |
C.④②③① | D.④③②① |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 B.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 |
C.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D.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实际需要 |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 |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