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出卖。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2年5月22日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为六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另外在承租土地上不得使用雇佣劳动力。1925年11月,苏维埃政权发布新的法令放宽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力的条件。
材料二 中国粮食产量统计表(万吨)
1952年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84年 |
1990年 |
16392 |
19595 |
20000 |
17000 |
14750 |
16000 |
40712 |
43500 |
材料三 从1958年夏季开始,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全国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民有一亿二千多万户,占全国各民族总农户的99%以上。
当时,提出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完成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快的三四年,慢的五六年,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遥远将来的事情。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穷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展开了叫“生产责任制”某些尝试……1983年,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灭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什么政策进行了修正?请分析指出这一修正的实质和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1958-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
(4)材料一和材料四反映的问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真正的神奇在于美国能够变革。我们的合众国能够完美。我们已取得的成就让我们对明天能够而且必须取得的成功充满希望.
——巴拉克·奥巴马胜选感言
材料二 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留给世人的思考是沉重的.它警示人们,对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理论,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女噼配置资源,也才能使资源配置合理、协调、平衡、可持续。
——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
(1)奥巴马政府新的金融救援计划被媒体称为“标志着70年来美国政府对经济最广泛最深入的干预”。回眸70年,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典型事例是什么?(2分)
(2)试从美国70年来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上的变化及其作用和影响,论证“美国真正的神奇在于美国能够变革”。(14分)
(3)20世纪30年代土耳其共和国以苏俄为师,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做法是什么?(2分)成效如何?(2分)
(4)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后,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怎样的探索?(2分)试概括其实质。(3分)
(5)中国为打破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哪些改革?
(6)依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发展经济应汲取怎样的历史经验?(3分)
一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变化会根据本国经济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和改革,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也能互相交流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托辣斯之所由起,原为防自由竞争生产过度之病,实应于今日时势,不得不然也。而其流弊亦自不少,今剌取各家言其利害者而平论之。
……以全国本业皆合同故,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因以免物价之涨落无定,而资本家无时常倒闭之惠,劳力者亦不至被牵涉而失其业。
……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
——粱启超论“托辣斯”之利弊(1903年)
材料二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中“托辣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现象。
(2)材料二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3)材料三中图l与图2分别反映的是哪一段历史时期,哪两国的水利工程?这两国兴建水利工程的原因有何不同?
(4)归纳苏俄新经济政策和图2反映的改革措施的共同背景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的任务》
材料二 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新经济政策》
材料三 列宁说:“改造小农……是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事情。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
—一《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经济政策”的含义,说明1920年底苏俄实行该政策的目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及其直接目的。
(3)材料三说明列宁认为改造小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列宁对小农问题的认识说明了什么?
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牵运之神”的阿曼德·哈默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界的领导人都有深厚交情,在全世界享有盛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同题。
材料一:哈默的胆识受到了伟大领袖列宁的赞赏,但因为当时党内争论不休,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列宁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并与哈默建立了一种不寻常的友谊。接着,哈默联络了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查尔斯设备机械公司等30多家美国公司共同与苏联做生意,他被推为这些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同时,在列宁的过问下,他还担任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这使哈默在苏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材料二: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认为赚钱的机会到了——他捕捉到一个准确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纯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的市场将会兰现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捅公司的酒捅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滚下之时,他的酒捅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
材料三:1979年5月,8l岁的哈默应邓小平的邀请,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美国企业家。此后,美方石油公司与我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与中国内地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故事简介(照片),由成功财富网提供!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列宁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列宁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的原因。材科二中罗斯福为什么解除禁酒令?罗斯福的这种做法与当时的苏联有何相似之处?
(2)在材料三中,中国与哈默签署关于安太堡露天煤矿经济合作协议说明了什么?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列宁相比邓小平在对外经济政策上有何发展?综合上述材料哈默一生成功经商给我们什么启示?
(3)结合史实说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的经济情况说明,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罗斯福新政的相比发生的突出变化。
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公平竞争法则,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和市场分配等。同时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而罗斯福则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
图一: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
图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当时许多“革命者”不理解?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吃烤百万富翁”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 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美国和中国对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美国青年哈默在苏联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5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为了鼓励私人开采石油,美国政府在加重对其他行业税收的同时,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1956年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创了西方世界的又一个石油王国。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81岁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并与中方合作开发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当时有些外国人还缺乏勇气。哈默对邓小平说:“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哈默能做到的,他们也应该能做到。”
——根据《大国崛起》《百度词条》《邓小平五见哈默》等资料改编
材料二 按照目前的石油需求趋势,中国将很快成为全球石油需求乃至一次能源需求第一大国。……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目前已经超过50%,到2030年将达到75%。
——摘自《上海证券报》,《别侥幸!尽早准备应对下一次石油危机》
回答:
材料三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替代了19世纪的煤的世纪;它造就了全世界现代化大机器工业的文明,替代了英国和欧洲大机器工业的文明,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内燃机的发明,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神盒”。
——周晋《大国石油》
(1)哈默作为美国人为什么能在当时的苏俄办企业?结合材料一指出哈默投资石油业的原因。
(2)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哈默来到中国投资的原因,并依据材料分析哈默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打开石油‘潘多拉神盒’”的含义?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国)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倒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镝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十小农经济十君主官僚体制十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田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写费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酌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三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四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材料一中的“革命”主要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文明演进过程。并依据材料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在“西方工业文明先导国家”的“枪炮的迫使”下,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主要转型表现。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的?
(5)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材料一: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在内战中夺得巨大胜利,……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1920年末战争逐渐平息,但农业生产形势不见好转,反而日益恶化。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抗拒粮食征集。……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苏联自1929年开始强行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这一运动遭到了农民强烈的反抗,大批生产资料被毁,例如,在统计数据相对可靠一些的家畜数量方面,集体化过程中三分之二的马匹、五分之四的牛、六分之五的猪和八成五的羊都失踪了。因此,苏共采取了极其残酷的强制、甚至武力手段来剥夺所有富裕的和不愿集体化的农民,在这一运动中有数百万农民被处死或驱赶出家园、其财产则被没收;运动也造成农业生产的急剧下降,农业产量在30年代初期降低了30%以上,农村因此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1)据材料一指出苏维埃俄国“新的困难”是怎样造成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材料二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和错误?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3)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苏联在哪位领导人执政时进行了农业改革?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上,苏联(俄)农业政策的变化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以史为据是历史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历史学习也应从各类材料中得出对历史的认识。
材料一
方法一 解读地图
方法二 辨析观点
材料二 《联邦宪法》(指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方法三 分析数据
材料三 下列是有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统计资料
方法四 研读文献
材料四 《毛泽东选集》节选
(1)分析材料一前后有哪些变化?请说明变化的原因。
(2)上述材料对1787年宪法持什么观点?结合所学阐明上述观点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存在哪些问题?
(4)请依据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任务将上述毛泽东著作进行阶段划分,并选择其中一篇文章简述其相关阶段中共的成功探索。
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的时代,但不同的国家又都有着自己的特征和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它们或笨重庞大,或精微细巧……工业文明在许多方面截然不同于古老的农业文明:结构复杂的机器取代了简单的手工工具。
——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英国工业革命本身是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结果。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什么?(2分)
材料三 看下图。(图片说明:阿曼德·哈默,1898年生于美国的纽约,1921年时已拥有200万美元的资产,同年来到苏俄,并于10月28日获得了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取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哈默对苏俄当时的工业十分感兴趣。后在列宁的支持下,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哈默在苏俄的成功与苏俄当时实行的哪一政策直接相关?这一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施的?(5分)
材料四 日本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为了赶上和超过其他发达国家,不能不利用政府的力量。政府的作用不仅仅是制定各种经济立法,把各种经济纳入轨道,而且通过国民经济计划和行政指导等方式……为调解以民间企业自由竞争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和计划之间的矛盾,日本政府一般采取“行政指导”的方法……从1951年开始,日本通产省对钢铁工业每隔五年制订一次“合理化投资计划”,政府的这种行政指导使日本钢铁工业迅速发展,取得最佳效果。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卷》
(4)根据材料四概括日本政府为推动工业化进程采取的措施(不得摘抄原文)。日本的这种经济模式被称为什么经济模式?(5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在走向工业文明的进程中,各国必须共同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的特点、结果各如何?
(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一:当时的欧美发达国家对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了恐惧,一心想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美国不仅拒绝在外交上承认它,而且华盛顿的官员们对请求去苏联的旅游签证的回答竟然是:“我们不知道有这样的国家!”在这样的敌视中,苏俄获得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之难是可想而知的。
材料二: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苏维埃全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材料三: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的工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的资本、技术、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材料四: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一直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美国人,也尝试着以新的眼光看待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材料五: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使它推动优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分)
(2)结合材料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列宁的乐观态度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4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推进工业化,苏联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欧美资本、技术、人才“开始转向苏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当时的美国从苏联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什么启示?
(5)你认为材料五中“自由的缺点”和“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
(6)材料二和材料四、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
与各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第一,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的落后使得群众的革命攻击力量异常强大。第二,俄国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起来。
------列宁《论俄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发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是如何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20年俄国工农业生产及产业工人与战前水平比较表:
项目 比值 年代 |
农业总产量 |
粮食产量 |
工业产量 |
石油产量 |
生铁产量 |
产业工人 |
|
|
1913年 |
1 |
1 |
1 |
1 |
1 |
1 |
1920年 |
0.67 |
0.5 |
0.33 |
0.4 |
0.03 |
0.5 |
材料2:1921年2月28日,在彼得格勒附近的舰队发生了水兵叛乱,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成立了临时革命委员会,提出了“不要布尔什维克党参加的苏维埃”的口号。1921年春天,俄国各地出现了反对余粮收集制的暴动。
材料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2,说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2的政治现象与材料1中的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苏维埃政权正面临着怎样的局面?(2分)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经济政策伟大历史意义的认识。(4分)
(4)结合以上有关内容,分析我国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伟大意义。(4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