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
1927年12月,联共(布)中央接连发出多个指令,要求加紧粮食收购工作,国家领导人甚至为此下到各地,但都无成效。当时不仅普通农民不卖粮,苏维埃及合作社机关也不出售自己的余粮。为此苏联政府
A.降低粮食税的征收额 | B.实行余粮收集制 |
C.把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 D.推行农业集体化 |
1921年苏联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
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
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
罗斯福新政和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力图解决经济政治危机 | B.调整生产关系 |
C.变革社会制度 | D.扩大国家职能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当时苏俄( )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
C.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
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一举可以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消灭市场关系”这一思想(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经济体制 | D.赫鲁晓夫改革 |
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这一事件指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
C.粮食税的实行 |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
“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这反映的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优先发展国有工业 | D.新经济体制 |
复旦大学历史学家姜义华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旧俄国长期统治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以及宗法式的情绪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其意在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专制色彩 |
B.日俄国宗法传统在苏联得到推崇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合社会主义 |
D.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成果近于丧失 |
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 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
A.公私合营 | B.新经济政策 |
C.罗斯福新政 | D.斯大林模式 |
一个国家在工业发展的初步阶段或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往往出台贸易保护的政策或举措。以下政策或举措中不属于贸易保护性质的是( )
A.16-18世纪在欧洲盛行的重商主义 |
B.1852年英国宣布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 |
C.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1930年美国提高近九百种商品的关税 |
“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 )
A.余粮收集制 | B.建立集体农庄 | C.固定粮食税 | D.允许自由贸易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