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

20世纪20年代苏联某领导人曾说道:“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为扭转失败他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到:“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度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这表明

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
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
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半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回答21—24题。
“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这段材料适合评论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用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法。”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  

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禁止自由贸易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如右图),代表了赫氏毁誉参斗的一生。他在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以农业为突破口,不符合实际 B.批判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乱
C.个人独断专行,急于求成 D.未能突破旧模式,不实事求是

20世纪50—60年代,因苏联直接出兵干预导致改革失同入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南斯拉夫 B.波兰
C.匈牙利 D.捷克斯洛伐克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到1920年时,1卢布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种现象

A.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困难
B.缘于货币发行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
C.直接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们从苏俄国情出发,认识到在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做到这点,就需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环节——商业。”这一论述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实行配给制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C.苏俄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苏俄全部放弃了对国家贸易的控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历史上,曾有法令规定:“当人民在挨饿,当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最大的罪犯。……”这一法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一文中指出:“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此“办法”是指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C.实行实物配给制
D.取消自由贸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