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

1920年初,莫斯科郊区的农民科洛夫把自己生产的粮食运到附近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被处以罚款,粮食也被没收。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科洛夫逃避了应缴的税额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实行余粮收集制
C.科洛夫出售了集体农庄的粮食
D.斯大林模式下禁止商品自由贸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个国家曾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人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从农村取得粮食,而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保卫自己的粮食,于是在农村中出现了“背口袋”的人,他们偷偷从农村背着口袋贩粮,到城市卖粮。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

A.大力发展凯恩斯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D.充分运用斯大林模式,推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九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这反映了苏俄政府认识到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排斥商品交换 B.商品交换对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作用
C.商品交换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 D.商品交换有助于推进农业集体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苏联实施了“一五”计划 D.美国改变了对苏俄的封锁禁运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 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 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列宁曾约见一位老农。在谈到农村情况时,老农说:“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为解决包括农村在内的诸多问题,苏俄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口口口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口口口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

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斯大林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1956年12月讲过:“可以考虑开私营工厂、开夫妻店,雇工也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二十年、一百年不没收。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与以上思想相似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C.1935年,学习苏联快速工业化建设经验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