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列宁( )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 B.允许自由贸易 |
C.实施计划经济 | D.实行自由放任 |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
D.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
国家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这一经济活动( )
A.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
B.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发展经济 |
C.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D.为罗斯福全面干预经济提供借鉴 |
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22年)列宁:“……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 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与材料精神相符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 | D.工业现代化 |
“在西方,它作为社会革命的最后阶段,长期使人恐惧或被人赞美。在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这里的“开端”指
A.以社会主义模式向现代化迈进 |
B.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 |
C.以暴力革命方式实现民族独立 |
D.以改良的方式走资本主义道路 |
1921年苏维埃政权出现了政治危机,革命领导人列宁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 )
A.宣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发布《四月提纲》,号召推翻临时政府 |
C.宣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 |
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
A.农业集体化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1927年12月,联共(布)中央接连发出多个指令,要求加紧粮食收购工作,国家领导人甚至为此下到各地,但都无成效。当时不仅普通农民不卖粮,苏维埃及合作社机关也不出售自己的余粮。为此苏联政府
A.降低粮食税的征收额 | B.实行余粮收集制 |
C.把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 D.推行农业集体化 |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 )
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
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
C.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
D.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 |
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促进工农业生产增长 | B.把农业作为改革的切入点 |
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D.保存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