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
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 )
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 | 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 |
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 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 |
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
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
“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的这句话反映出苏俄当初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含的基本设想是( )
A.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
B.平定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
C.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 |
D.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
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列宁( )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 B.允许自由贸易 |
C.实施计划经济 | D.实行自由放任 |
“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A.罗斯福新政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
国家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这一经济活动( )
A.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
B.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发展经济 |
C.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D.为罗斯福全面干预经济提供借鉴 |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有( )
A.全面恢复私有制 | B.实行商品贸易 |
C.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 D.禁止私人贸易 |
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
A.用两个政权并存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 |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C.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
D.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国家允许私人经营大中小企业 | B.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支配余粮 |
C.苏维埃政府无偿征收农民的余粮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1922年)列宁:“……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 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与材料精神相符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 | D.工业现代化 |
1921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法令》规定:(农民)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可以全部由农民支配,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其实质是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规定农民必须交纳粮食税 |
C.实施新经济政策 |
D.肯定了十月革命后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当时苏俄( )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
C.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
1922年11月,列宁在谈话中强调:“如果有人把继经济力量之后必定出现政治力量这个简单化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用在我国‘耐普曼’的身上,那么我担心他会大错而特错,甚至会成为许多荒谬町笑的误解的牺牲品。”这里提到的当时俄国出现的“耐普曼”应该指( )
A.极端的反革命势力和分裂分子 | B.新经济政策下的富裕商业者 |
C.仇视苏俄的一些西方媒体记者 | D.坚持正确方向的马克思主义者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