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 | 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 B. | 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
C. | 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 D. | 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
苏联农村从1922年到1946、1947年,大饥荒大约平均每隔十一、十二年出现一次,连续发生了三次,造成人口非正常死亡无以计数。这种现象的出现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群众基础 |
B.主要由于恶劣的气侯条件和自然环境 |
C.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 |
D.与西方大国封锁苏联的政策关系较大 |
勃列日涅夫在苏联执政18年。下表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
时间 |
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 |
工业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 |
1966—1970年 |
7.8% |
8.5% |
1971—1975年 |
5.7% |
7.4% |
1976—1980年 |
4.3% |
4.4% |
勃列日涅夫改革出现上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注重发展重工业 ②忽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执政后期改革停滞不前 ④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耗资巨大
⑤遭受长期严重的自然灾害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束缚 |
B.国内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 |
C.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错误政策和路线 |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
《赫鲁晓夫回忆录》中详细描述了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你认为下列内容不可能在该书中出现的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
B.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
C.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
D.国民经济面临全面滑坡、社会动荡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勃列日涅夫改革相继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 )
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旧体制 |
B.当时美国实力过于强大 |
C.一开始就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
D.改革的侧重点摇摆不定 |
下列有关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当时苏联政治上最大的事件 |
B.引起了苏联和整个世界的震惊 |
C.把错误归罪于斯大林个人品质 |
D.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 |
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
A.适应了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
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
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A.使苏联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B.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
C.使现代企业制度在苏联得以建立 |
D.揭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 |
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1966年,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三大上指出苏联正在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这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
A.否定了改革的必要性 | B.坚持以农业改革为重点 |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D.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 |
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在其发展过程中,改革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②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事实是( )
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B.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的运动 |
C.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
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
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 )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
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
有学者认为:苏联和东欧模式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无法化解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该观点反映出( )
A.全球化趋势对各国经济模式具有制约作用 |
B.经济体制改革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
C.外部环境对本国经济发展模式起决定作用 |
D.中央集权体制和国有化政策阻碍世界经济发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