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高中历史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

A.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摆脱个人崇拜泥淖
C.推行“新经济体制”,企业获得独立自主地位
D.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指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掉头而去”。这主要是指(  )

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苏联实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错误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放弃社会主义的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20年前苏联的解体,《环球时报》于2011年12月26日公布了在中国7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的调查结果,受访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如下看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原 因
比 例
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
52.7%
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
45.7%
苏联在世界搞霸权主义,与美国军备竞赛
41%
西方颠覆、和平演变的结果
37%
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
29.9%
其他
2.2%
不知道,不好说
4.9%

 
A. 受访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看法没有历史根据
B.苏联解体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
D.苏联解体是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的必然结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勃列日涅夫改革曾规定:凡是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指标后交售给国家的农产品,国家按比收购价格高出50%的价格收购,从1965年到1979年,农产品共提价7次。这反映出勃列日涅夫改革

A.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B.比较注重缓和工农业间的矛盾
C.把农业看成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D.解决了工农业间的剪刀差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曾任《真理报》总编的阿法纳西耶夫说:“我头脑中有两个勃列日涅夫,一个是1976年夏季以前的勃列日涅夫,另一个是那个夏季以后的勃列日涅夫。前一个勃列日涅夫是一个精力充沛、活跃、有所作为的人……后一个勃列日涅夫则是一个重病缠身、不爱活动、少言寡语、不善思索,喜欢阿谀奉承、贪图荣誉、奖赏和礼品的人。”作者的观点应该是指勃列日涅夫

A.任期时间太长,后期领导乏力
B.前期改革成就大,后期执政很僵化
C.改革前十年敢于突破旧体制,后十年导致经济全面滑坡
D.与美国争霸由咄咄逼人到被动防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箫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勃勒日涅夫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表现在()
①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②全盘否定和苛刻谴责斯大林 ③提出对外政策的“新思维” ④主张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A.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

A.走出来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C.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953~1983年苏联的GDP增长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对此评价正确的有(    )

①赫鲁晓夫改革推动了1958年的迅速增长
②冒进、瞎指挥及气候等因素导致1963年的负增长
③“新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1973年的成就
④戈尔巴乔的改革导致1983年的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人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B.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戈尔巴乔夫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