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 |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 D.经济停滞、倒退 |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 B.百工亦为本业 |
C.农工比重适当 | D.农工任其消长 |
2011年播出的穿越剧《步步惊心》讲了一个现代自领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的故事。当时,她可能了解到
①皇宫隆宗门内设置军机处
②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自然科学
③宫内上演的京剧
④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 根据材料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的“世界观”。
(2) 结合所学分析这一世界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 然而,家庭工艺技术的单子继承模式都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格局。技术的神秘性使得丧失了外来的刺激和竞争。因而,也就越来越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同时,与世隔绝的传授,也使其得不到外来的信息,无法吸收别人的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文化传播网》
材料二 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制订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英国1624年制订的《垄断法规》规定:“当任何人利用他自己的费用和企业,或通过他自己的智慧和发明,确实把任何新技术引进王国或把任何过去从未应用的发明引入,促进了贸易,有利于王国,可以授予他在合理的时期内以专利权,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在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势给予发明专利以肯定。
250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晚年的瓦特,依靠被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生活非常富庶。
——《大国崛起》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指出在对发明者专利权的保护方面,中西方在保护方式和目的方面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
(2)依据材料分析,中英两国不同的保护方式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大庾岭商路位于江西大余县。自隋唐以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岭—广州,特别是明清时期,这条被称之为“京广大水道”的流通路线成为全国漕运和南北货物对流的运输线。非凡的历史条件使大庾岭商道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干线。“非凡的历史条件”指的是( )
A.江西商品经济的繁荣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C.西方的殖民侵略 | 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措施 |
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
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
《明史·食货五》记载,永乐初,西洋刺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华商互市,有司请征其税,为皇帝所拒绝,并发表议论说:“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说明
A.皇帝推行好客之道 | B.华夷思想根深蒂固 |
C.清初海禁政策松弛 | D.中外贸易盛况空前 |
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
农业税 |
非农业税 |
997年 |
2408. 1 |
1567.7 |
1021年 |
2641. 2 |
3874.0 |
1077年 |
2021. 3 |
5117. 2 |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人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政府采取此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沿海民众接济反清势力 | B.维护清朝中央集权统治 |
C.天朝大国物产比较丰富 | D.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 |
史载:“(16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近年惠、潮(今广东惠州、潮州)铁罄,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材料反映当时
A.商业通讯渠道不畅 | B.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
C.长途贩运盛极而衰 | D.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 |
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这反映当时( )
A.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 |
B.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
C.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 |
D.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 |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①盐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