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
累进税是一种税率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而提高的税,它使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和负税能力成正比,具有公平负担的优点。罗斯福新政中曾经实行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5万美元纯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的税,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的税。罗斯福实行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
A.调节国民收入 | B.稳定金融秩序 |
C.保护私有财产 | D.增加财政积累 |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
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③“新经济”出现 ④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 )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 D.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
实施社会救济贯穿于罗斯福新政的始终,新政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但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因为( )
A.执政党仍然只为资产阶级服务 |
B.美国仍然以社会主义国家为敌 |
C.新政并没有触动所有制的形式 |
D.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毕竟有限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其中“‘古典’发展模式”指的是( )
A.重商主义政策 | B.自由放任政策 |
C.国家干预政策 | D.计划经济政策 |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 B.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
C.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 D.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 |
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
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
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新政……谋求我们的社会,富人和穷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组成一个自由组成的志愿兄弟会,为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并肩奋斗”。从罗斯福的话中可以看出新政意在( )
A.维护民主政治 |
B.消除国内阶级矛盾 |
C.消灭贫富差距 |
D.代表人民群众利益 |
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大金融市场风险 |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为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
据中新网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重申他的“经济振兴”计划: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室,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该计划与罗斯福新政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
①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
②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③注意环保和节能
④加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创造就业机会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鲍盛刚在《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提出:“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的 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的 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材料中两处划线部分分别为 ( )
A.市场经济政府干预 |
B.市场经济市场经济 |
C.政府干预政府干预 |
D.政府干预市场经济 |
内森·米勒在《罗斯福正传》中指出:“他(罗斯福)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这不能说明罗斯福新政( )
A.开创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B.结束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时代 |
C.对原有生产关系的局部变革 |
D.铲除了经济危机发生的根基 |
针对下表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针对性举措是( )
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 |
出口 |
进口 |
1929 |
52.41 |
43.99 |
1930 |
38.43 |
30.61 |
1931 |
24.24 |
20.91 |
1932 |
16.11 |
13.23 |
——据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A.统制货币、美元贬值 B.调整工业、公平竞争
C.调整农业、减少产量 D.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参考资料: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②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沦》 ③《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应该是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 | 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
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 | 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
下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
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
C.通过工业复兴法 |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