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 《人民日报》头条
材料三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
(2)材料二中报纸折射出“50年代全民炼钢”,分析出现“全民炼钢”的原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材料二属于哪一类史料?简述这类史料的优点和局限?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运用的主要手段。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角度来看, 概述“新经济政策”与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主要不同点
(4)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连贯,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当法律制定以后,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但是,执行机关却必须经常存在,因为法律具有持续的效力,并且需要经常加以执行和注意,行政机关就应当担此重任。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总之,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
政府基本上只具有三个功能:(1)保护社会免遭其它独立的社会之暴力和入侵的职能;(2)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和压迫的职能;(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公共工程和特定的公共制度的职能。
——根据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整理
材料三 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
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
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一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
第三是免于匮乏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一种经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过健全的、和平时期的生活。
第四是免除恐惧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世界性的裁减军备,要以一种彻底的方法把它裁减到这样的程度:务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任何邻国进行武力侵略。
——富兰克林·罗斯福《国情咨文》(1941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洛克“自由”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思想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自由思想的特点,说明二战后美国如何实践这一自由的。(9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一般来说,历史概念应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① 该历史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要素;②该历史事物的背景和发展演化过程;③ 该历史事物的特征或影响。
要求:结合历史概念的相关要求和特征,对“罗斯福新政”进行概念表述。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但是,张培刚先生后来反思认为:兰格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所谓的官僚主义,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克服官僚主义;第二个是激励,那么庞大的系统,激励机制在什么地方,每个人干事情的动力就在什么地方。一开始可能由于热情,可是时间久了就出问题了。事实证明,苏联模式在1960年代以后就慢慢不行了,和这两点是有关系的。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间,到底是谁影响了谁,现在也没有说清楚。有人认为,罗斯福受凯恩斯的影响,罗斯福甚至和凯恩斯讨论过;也有人认为凯恩斯是受新政的影响,因为新政在先。
材料三 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从过去五十年来看,历次的危机,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都自然想到应让政府来拯救危机,而且都是简单地用政府扩大开支的办法刺激总需求。好像是有一定效果,实际它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对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后遗症。因为你过度开支,产生巨大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欧洲很多国家的债务实际是永远无法还清的,以至于经济潜力完全被透支了
——上述材料摘编自《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张培刚先生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计划经济思想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方法方面的异同点?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
材料二 1932年,……饥荒就在眼前了,它的阴影着美国莽莽大平原。……农产品从来没像现在这么低过。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二角五分,一蒲式耳玉米是七分,一蒲式耳燕麦一角,一磅棉花或羊毛五分。糖每磅只值三分,猪、牛肉每磅二分半,200个一箱的苹果,如果个个完好,才卖四角。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上册
材料三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1)材料一反映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针对这种变化,法家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饥荒”是由什么事件造成的?当时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农产品价格过低问题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在1949—1960年开启的农业“新篇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民生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原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人口快速增长,这些过剩人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因此,江南地区的人民为了应付严峻的生计问题,一方面不断围垦湖田,另一方面不得不从副业生产中寻找生活出路。这一地区种植棉花和从事棉纺织业,就是以副养农,这种棉布生产相对独立的行业,因为需要较大的生产规模,而吸引了大量的雇佣人员……种桑养蚕产丝是江南农民的另一主要副业,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盛泽就是因丝织业而繁盛壮大的巨镇,到康熙中期发展到“居民万有余家”。
——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39 |
473 |
0 |
77 |
396 |
材料三 1937年7月22日,通过《班克里德—琼斯农场租佃法》,并据此成立了农田保障局,农田保障局的任务是帮助农民成为土地所有者,资助小农保存其土地,或撤出瘠地,并帮助农业季节工……它还帮助农民清除债务。1938年,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小麦等五种主要作物的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面临哪一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化解这一问题的相关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余年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呈现出哪些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整顿农业的特点和直接目的。
(4)民生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涵义是在一定社会阶段人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结合上述材料,简述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罗斯福新政,当时的美国、中国都颇有看法,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美国 |
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 ——美国某艺术家的歌曲(1934年前后) |
中国 |
罗斯福的经济控制主张,实际上并未离开美国的传统政策,其结果是“不会有几分收成的”、“是不能乐观的”。它恐怕“连许多经济的坏习和制度的缺点”都无力或不敢加以改革。 ——刘觉民:《罗斯福的经济复兴计划与美国的经济控制政策》(1933年) |
材料二 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年—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新东西”,并分析材料一中两种看法的局限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推断1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在其代表作《美国世纪》中这样描述“美国梦”:“它是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的梦想,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取得相应成就”。
材料二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分别说明在近代、现代历史中,美国通过哪些制度创新实现了“美国梦”?
(2)据材料,指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40至1949年,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
(3)列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举措
欧美代议制确立之后,得到不断完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才智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并赋予他们以在政府中较之在任何其他组织形式下一般具有的更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制度所能组织的这种好品质越多,组织形式越好,政府也就越好。
——摘自(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新政的主要任务表现为拯救资本主义。” ……这一目标需要全面的计划工作。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意味着要扩大政府的监督、控制和主动性,结果就造成总统和联邦政府机构权力的不断扩张……这样到1943年,最高法院的9名法官,全部是由罗斯福任命的。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新法院大大扩展了可由国家管制经济的领域,而同时又保障哪怕是最烦人的少数群体的公民自由权。
——摘自罗永宽《罗斯福传》
材料三 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了协商委员会关于批准法案的决议。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
——摘自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实践该观点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三,与华盛顿时代相比,这一时期美国的政治权力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代议制的理解。
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教材
材料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新政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新政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该项工作。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就职演说
材料三: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大事年表
年份 |
事件 |
1929年 |
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导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 |
1930年 |
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
1931年 |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 |
1932年 |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 |
1933年 |
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币;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 |
1934年 |
苏联加入国际联盟 |
1935年 |
苏联与法国建交,出现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公元前6世纪古代雅典面临着怎样的危机?为化解危机,梭伦进行了改革。他化解危机的举措对当时在雅典和人类政治文明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中体现了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苏联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从危机的解决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材料二 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
问题: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7年5月,在新政实施4年后,……随着新一轮的经济衰退,民意调查显示,工作救济打败其他救济方式成为人们的首选。有个流传颇广的故事说,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领到救济支票后,主动打扫镇上的街道,他说:“我要做点事情,我不能白拿这些救济。”这一切要归因于“民用工程署”(CWA)专门从事工作救济的部门的快速发展。……CWA很快让400万人拥有了工作,它规定,体力劳动者每周工作30小时,职员和技术人员每周工作39小时。较高的工资和相对好的工作环境,使CWA迅速成为私企低薪工作岗位的有利竞争者。修桥修路,修校舍,修公园,修运动场,维修游泳池,控制虫害等等,共花掉了约9亿美元。
——摘自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时代》
材料二 1938年时,苏联总生产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从1929年的5%跃升为18%。同一时间,美英法三国的比例,却由全球总额的59%跌落为52%。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于是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笼。一时之间,“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
——摘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计划”成为最时髦名词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会启动了银行改革立法……而且还把大部分私营企业置于集中的监管之下……新政参与者把公共工程署(PWA)设想成“注水泵”(pump-priming,意为政府为刺激经济而注人资金)的机构,旨在刺激非政府就业……山姆大叔究竟能不能通过注水使得工业之泵进入有效运转……在这期间,国会采取了一些对农民、贫困房主、一文不名的年轻人和田纳西河流山地人来说至关重要的措施,这些政策的清晰表达……带出了一项经验的遗产……
——(美)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
材料二 毛泽东的继承者发起了“现代化”运动,不仅采取了以前被视为“修正主义者”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走得更远——甚至走到了“市场社会主义”。这些措施包括废除人民公社,恢复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在工厂里以个人经理取代革命委员会;奖优惩劣;从工业的自力更生转向大量进口产品和技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北京参加中美建交三十周年活动时曾表示,美中关系发展到这样的程度“谁都想不到”。三十年来,尽管磕磕碰碰不断,但始终没有影响两国关系大局。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3021亿美元,增加了80多倍。……面对金融危机,面对美欧日同时陷入衰退的局面,无论是布热津斯基、基辛格或是奥巴马当局,都一致认为只有美中两国更紧密合作与配合,才能为困局解套。
——王健民《中美关系与世界新秩序》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概括美国在大萧条时期国会采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步入“市场社会主义”采取的措施。
(3)指出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看法。(6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世界各国在二战后都非常重视社会保障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其中规定:此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儿童或残疾儿童得到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并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施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百度百科
材料二 前苏联国家宪法将社会保障确立为国家制度。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其中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
——中国保险网(2001年)
材料三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随着各种社会福利的不断扩大,某些特定的社会人群不断提出过高的社会福利诉求,一则导致社会福利开支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英国等国甚至高达50%以上,二则导致国家严重财政困难甚至财政赤字。面对居高不下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不得不压缩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出现了躺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温床上游手好闲的“懒汉”人群。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十分头疼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方各国被迫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失业救恤金发放数额和适用人群减少,各种社会保险中国家承担的费用减少,个人承担的费用增大等。改革虽有阻力,但最终得以推行,对西欧各国财政状况好转起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政府强制或引导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并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推动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的?
(2)据材料二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前苏联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具有怎样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各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得失给我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35 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
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 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20世纪30年代新政府改革的背景;与同期的美国改革相比有何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两国改革的共同作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