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货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向中国全境蔓延。若以1871年至1873年的进口值为100%,1891年至1893年即增加到206.6%。“洋布、洋线、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趋新、求异、逐洋成为时尚,洋货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当时洋货畅销的原因有 ( )
①外国资本主义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
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③中国落后的劳动生产力使中国产品无力与外国竞争
④社会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 |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耕”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B.民族工业的兴起 | C.洋布的大量输入 | D.洋务运动的影响 |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瓦解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
下表是中国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出口情况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中国的商品受世界欢迎 |
C.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进步 | D.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 |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图6、图7两幅图片信息
(1)读材料一回答:图6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7反映的现象对图6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2)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材料三: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912年孙中山参观张裕葡萄酒集团,为其题词“品重体泉”。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葡萄酒大会上4种葡萄酒获金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1912-1918年张裕葡萄酒集团迅速发展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一个缩影,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期获得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材料四:1929年因难以维持,张裕葡萄酒公司只能租赁给别人。1934年因负责累累被中国银行接管。……1941年被日本强行接管……
(4)根据材料二分析解放前张裕葡萄酒集团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2008年度,张裕A计划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计划将主营业务成本及三项期间费用控制在19亿元以下。为了实现目标,公司将继续坚持以葡萄酒为主,多酒种全面发展的策略。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张裕葡萄酒集团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
A.大批洋货涌人中国 |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
D.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37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三 斯大林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
苏联的发展速度在20世纪70年代期间逐渐放慢……苏联的工人、技师和科学家不愿意只是执行来自上面的命令而不在决策过程起作用。
——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克服专制主义王权”又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15分)
(3)斯大林时期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形成了有别与资本主义的新型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体制的特点,并简析这一体制对苏联经济的影响。(14分)
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但结果却是“形成了亏本生意”,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是
①戴睡帽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②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有限
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必然结果 ④中国民众消费力不足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 D.由私人投资兴建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日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点,其表现是
①外国商品日益占据中国市场 ②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③开始出现近代工业
④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⑤自然经济仍然是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模式
A.②④⑤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小农经济不能顺应世界经济潮流 |
B.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
C.外国商品质优价廉,深受中国人喜爱 |
D.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政府官员非常恐惧 |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