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 B.不结盟运动 |
C.世界贸易组织 | D.欧洲联盟 |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
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有下列宣言:“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这次国际会议是( )
A.亚非会议 | B.中印外交会议 | C.日内瓦国际会议 | 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
麦克阿瑟就明确宣称占领日本的终极目标是“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然而,随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国际形势的骤变,美国对日政策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遏制转为扶植,培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重新武装日本。促使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
①日本处于美苏两大势力圈的交点,战略地位重要
②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遏制中国的国际影响
③蒋介石政权的垮台,打破了美国以中国为基地称霸亚洲的迷梦
④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日本可以发挥防波堤的作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是( )
A.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 | B.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议 |
C.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召开 | D.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会议召开 |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
二战后日本经济重新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A.引进现代科技对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改造和升级 |
B.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影响 |
C.根据本国国情,确立“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
D.进行社会改革,清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
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 |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 B. | 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
C. | 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 D. | 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
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叫《日本人说不》的书,这本书主张日本应该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自主。这一现象表明
A.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 | B.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
C.日本获得了中国、西欧的支持 | D.日本崛起,推动多极化的发展 |
2009年11月1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来自英国的欧盟贸易委员凯瑟琳当选为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这意味着( )
A.欧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 B.欧盟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C.欧洲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 | D.使欧洲一体化开始扩大到政治军事领域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以下图片,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研究的课题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有关
②冷战后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
③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分不开的
④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强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19世纪晚期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科技革命推动 | B.国民经济非军事 |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 | D.对外侵略扩张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