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冷战“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2)根据材料二,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结合所学说明理由。(4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由此可见,戴高乐
A.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 | B.对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不满 |
C.对美国冷战政策不满 | D.反对欧洲共同体 |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罗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不包括
A.联合发展应对美苏威胁 | B.避免战争维护欧洲和平 |
C.自由贸易促进经济恢复 | D.抵制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有了公平正义的概念,有了国际交往准则。尤其是二战后建立起的国际秩序,法理上不支持“强者欺负弱者”。由此可知下列观点不当的是
A.落后就要挨打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 D.人权高于主权 |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 | B.冷战对抗的需要 |
C.经济危机的困扰 |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
1951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访问巴黎时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其主要用意在于
A.推动法德和解,谋求欧洲联合 | B.麻痹法国政府,借机东山再起 |
C.反省战争罪责,取悦法国人民 | D.获取政治资本,稳定国内局势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说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他们”指的是
A.俄国与东欧各国 | B.日本和西欧各国 |
C.中国和东南亚各国 | D.德国和拉丁美洲 |
某论文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
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 B.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
C.世界经济多元化的趋势 | D.欧洲、日本的重新崛起 |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
A.日本得到了西欧国家的强有力支持 |
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
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
D.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
下列关于海湾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其国际大背景是两极格局解体,中东地区原有力量均势失衡
②直接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拒绝从科威特撤军
③“沙漠风暴”行动沉重打击了伊拉克军队,严重削弱了其战斗力
④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事件。下列事件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①北约组织成立 ②欧共体成立
③杜鲁门主义实施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④③①② | D.③④②① |
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最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
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