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常用做法。宋代为分割宰相权力而设置的是(  )

A.三司使 B.节度使 C.通判 D.转运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   )

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 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
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 D.土地兼并更加更严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鳊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B.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
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    )

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
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
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君主权力的不断集中
C.过分倚重母族亲属关系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史实违背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明武宗死后无嗣,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后传位给皇后的长子
C.唐太宗李世民继太祖李渊位
D.清康熙帝曾越过大皇子指定二皇子胤礽为太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
C.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全面推广
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人吴讷说:二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时有诗云:“宇宙喜一统,干今兰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实际反映了(   )

A.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B.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C.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 D.江南文人科举及第后的喜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

A.东汉 B.东晋 C.北周 D.北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 “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材料二   据班固《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王焚文书而酷刑法。……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
材料三   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则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唐]吴兢《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是如何“仁义不施”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实施其“存百姓”思想而采取的经济措施。并据材料一、三,指出孔子和唐太宗提出或实行其治国理念的根本目的。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唐太宗实行其不同政策的不同结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