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皇权一分为三 |
B.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C.加强了中央集权 |
D.扩大了宰相的权力 |
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云:“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从社会学的角度主要反映了
A.唐代有了明确的时尚观念 | B.唐代服饰多姿多彩的特点 |
C.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 | D.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摧残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材料对赃官的处置说明中国古代
A.法律体系严明而残酷 | B.注重对官僚队伍的管理 |
C.惩赃官维护集权统治 | D.贪污腐化现象比较严重 |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
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
御史制度发源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影响至现代。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完善御史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
A.确立中尉一职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 |
B.创设刺史定期到郡县和诸侯国巡查 |
C.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 |
D.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情况 |
《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帝权力 |
B.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 |
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 |
D.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 |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内外朝制度 | B.实行察举制 |
C.郡县制 | D.推行刺史制度 |
云贵高原一带历史上称为“西南夷”。元明清时期对“西南夷”进行了有效管理。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元朝在此实行土司制度 |
B.明代开始实行“改土归流” |
C.雍正大规模“改土归流” |
D.晚清时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 |
藏文史籍《萨家世繁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忽必烈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会于八思巴。”这段史料表明( )
A.满洲贵族注意利用宗教进行统治 |
B.八思巴是元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 |
C.西藏已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省 |
D.宣政院就是元朝的地方行政机构 |
陈寅恪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上述观点反映了( )
A.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 B.民族融合促进唐朝强盛 |
C.改制导致少数民族内迁 | D.新政带来唐朝盛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