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汉时期,人才选拔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世袭 ②察举   ③征召 ④会试

A.①② B.②③ C.④③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措施,下列有关这些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指导思想是道家思想
B.目的是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C.措施有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等
D.结果使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加强了中央集权,解除了北方的边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  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②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④促进了我国封建教育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边两幅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一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图一中的相权相对分散 
③图二反映了明朝中央政治的组成情况
④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不断走向衰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史实体现了君臣之间效率和制约的博弈,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唐、宋、元三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具体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曾经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选拔真才的制度。”
(1)这里所说的“制度”指的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制度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北宋规定

A.中央向各州郡派驻节度使 B.中央设置枢密院
C.实行一省制 D.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错误的是

A.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 B.形成完善的中枢权力体系
C.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 D.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办事效率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中朝 B.宋代设立枢密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权力
C.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D.元朝废除三省制,只设中书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过程中,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平定七国之乱   ②颁布"推恩今"   ③分封同姓王      ④削夺王国封地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图所反映的地方统治格局可能出现在哪一朝代   

A.西汉 B.秦朝 C.西周 D.北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中央政府中,负责决策和审议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尚书省 B.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尚书省 D.宰相府、尚书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九品中正制到   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 兴官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

材料二  宋代,学生入官学要受籍贯限制,而书院没有这一约束,学生可以越出本籍自由择师。书院允许学生中途转换教师。书院教育重在陶冶人的品格。四大书院是以理学家及心学家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他们一致反对以追逐科举及第为直接目标的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强调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培养人的德性。书院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以自学为基础。书院提供充分的书籍条件。教师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读书和研究学问方法的指导。教师指导主要采用答疑方式。宋代问世的“语录”,多半是师生之间质疑或解答问题的记录,是研究各个学派思想的重要资料。间亦讲学,事先均备有“讲义”。书院倡导学生、师生、师友之间开展学术争辩,学术上的争论并不影响彼此情谊。
请回答:
(1)概括两汉与宋代教育的共同特点,相对于封建官学,书院教学的有哪些优势?
材料三  江南是明清中国科举应试教育最发达的地区,科举功名之盛,甲于天下,但是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出科技人才最多的地区,明清江南虽然为功名而苦读者数量众多,但是从明清史籍中可见到更多的人读书并不是为功名,而是为以后从事工、商、医(生)、幕(友)、讼(师)乃至农业等工作,他们所受的教育以识字教育及计算教育为主要内容。在方式上也并非与科举应试教育一样,而是使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方法。……迟至明朝后期,即使是在科举成功的人士中,也有许多人努力学习各种实用知识,以致明清江南科技人才辈出,数量为全国之冠。不仅如此,他们中的一些人还突破了蔑视“蛮夷”的传统的自大心理,对此时期传入的西洋科技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反应,徐光启就是其杰出代表。
(2)明清时期江南教育较前代出现哪些变化?分析的变化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