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高度成熟的时期。下列关于其“成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了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的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
B.创立了被西方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C.建立了古代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唐律
D.发展完善了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机制——监察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边疆地方政府全无御敌之兵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周制所丧……”为此秦朝开创了: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承秦制”的表现不包括

A.承袭和发展了监察制度 B.承袭和发展了郡县制
C.承袭和发展了赋税制度 D.承袭和发展了严刑峻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东汉政府击败后西迁,最终引发亚欧民族大迁徙的草原游牧部落是

A.南匈奴 B.北匈奴 C.突厥 D.蒙古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丞相职务被免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周亚夫先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的中枢权力体系是( )

A.三公制 B.三省制 C.一省制 D.内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 )

A.郡县制 B.三省制 C.一省制 D.三司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才学出众)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材料二  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宫,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二十五史》之宋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6分)
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分析其积极作用。(8分)
⑷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划采取“犬牙交错”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行省级单位,江南各省多逆地理形势呈南北狭长状。此举主要是为了

A.遵守祖制实行地方分权 B.“强干弱枝”抑制行省力量
C.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D.依据山川走势分行省辖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今教育和人才竞争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新视点和着力点。宋真宗赵恒在《劝学诗》中有云:“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该诗反映了
①当时读书成为人生的目的 
②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 
③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④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中描述的和知州争权者应是

A.西汉的刺史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锦衣卫 D.清朝的军机大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则天时期,未经考试而“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时人讽刺这种现象“补阙连年载,拾遗平斗量”。这种现象表明

A.武则天反对科举制 B.武则天夸大自己的政绩
C.科举制不能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D.武则天不拘一格广揽天下人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国学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能够说明唐代“委员制”的有
①宰相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②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③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 
④ 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